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土木建造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24日

    汤勇  潘敏

    道孚县扎巴乡民居

  道孚县鲜水河与纽日河会合的地方,冲出一条神秘的大峡谷——扎巴大峡谷。这里山高坡陡,河谷深幽,人迹罕至。生活在峡谷中的人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故又被称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

   因受地理条件限制,扎坝乡民居与道孚县城附近民居外观上有很大区别,此次我们的采集地点选择在扎巴乡巴厘村。这个村落历史悠久,扎巴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第一届走婚习俗爬墙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本地传统民居建筑也保留较完整,由于不属于文保单位,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方将成为水电开发的淹没区,本县文化旅游局对此束手无策,我们也深感遗憾。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量准确地测量它的外观,并永存于我们的建筑数据库里。

   我们采集的两栋建筑,房屋主体都是五层,用片石砌成,墙体笔直平整。其中一栋建有碉楼,房屋与碉楼相连,外形坚固而富有层次。有高碉的一栋比碉房高出三层左右,从建筑形制上感觉和丹巴建筑一脉相承,但建筑顶部四角片石的安放形式同丹巴略有不同,感觉较为夸张。据当地人讲,略为向上斜伸出的黑色石片,象征展翅欲飞的大鹏翅膀。其次,在房顶四角还安放白色石头,表现其白石崇拜的信仰习俗。另外在特定的时间段,房屋主人还将采集本地山上白色和灰色的泥土制成泥浆,间隔较均匀的从房顶沿墙面浇注下来,在建筑表面形成白色、灰色相间的竖条纹独特装饰,主要出于祈福禳灾目的。另一个特点较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由于当地盛产黑色片石,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到它,比如用作地面铺设、道路和地边隔断、屋檐防雨、甚至当作室内楼板基层,颇具地方特色。

   道孚县城郊乡民居

   本书收录的道孚县城郊乡米申芝住宅已不存在,其建筑资料来源于叶启燊先生所著的《四川藏族住宅》一书,该建筑相比道孚现在的建筑已不具备典型性,收录该建筑相关资料的主要原因是为当地的古老建筑再做一次历史记录。由于道孚地理位置处于横断山脉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县民居建筑普遍由以前的夯土建筑逐渐演变为现在以木结构为主的崩科房,而古老的夯土建筑技艺已逐渐消失。

   丹巴县民居

   丹巴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与阿坝州的小金县、金川县、本州的康定县、道孚县相邻。幅员面积0.56万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迭,峡谷深邃,沟壑众多,大渡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切割高山,立体地貌显著,是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

   丹巴,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战国时期,奴隶制蜀国统治四川盆地西部岷江流域一带,县境属其辖区边缘。秦统一天下,县境域为蜀郡边徼;汉属西羌;隋为嘉良夷地;唐属羁糜金川州;后吐蕃势强渐次东侵,县境东西嘉良及金川州等地被侵占。宋仍置东西嘉良州;元分属土司管辖;明代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县境属金川演化禅师、明正土司分管;清代,先后册封巴底、巴旺、丹东革什扎土司、明正土司、小金土司,县境分别受其控制;民国二年(1913年),建置丹巴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被誉为“千碉之国”的丹巴县,石砌技艺是相当高超,至今仍保留着世界上为数最多的古碉建筑。许多古碉历经风雨、地震的考验依然千百年屹立不倒,堪称石砌建造的奇迹。除古碉建筑外,丹巴的民居建筑可谓是当地的又一风景线,传统的丹巴民居大多为石木结构,主要用当地的天然石材砌筑而成,每栋民居外观立面层次丰富,著名的甲居藏寨、土司官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为世人所瞩目。

   丹巴传统民居一般修筑五层或更高,随房主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而定。底层为畜圈;二层为锅庄、厨房、储藏室;三层和三层以上设经堂、住房和客房及其他用房;最顶上一层或为两面墙体的小敞房,或为四面墙,一方开小门的小经堂。房顶倚上方一面及两侧按石碉顶端的砌法,筑有高尺许的矮墙和煨桑用的塔型小石窟。


  • 上一篇:羌之考问
  • 下一篇:鸟鸣山径

  • 本文地址: http://v6.kbcmw.com/html/wh/xkbrw/8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