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民居遗韵

甘孜日报    2021年12月03日

◎汤勇 潘敏

色达县民居

色达,藏语意为“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达境内出土一马形金块得名。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甘孜州东北部,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交处,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南分别与甘孜州的甘孜、炉霍两县毗邻。辖区面积0.93万平方公里。

远古之时,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族”分布于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汉武帝元鼎六年,置汶山郡,色达为汶山郡西部徼外地。魏晋至隋唐,色达地方为白兰之牧地。唐高宗时,白兰羌为吐蕃兼并,融为藏族,色达为吐蕃地。唐末,吐蕃王朝崩溃,高原诸部落分裂为各自独立的许多部落,迄于宋代。元代,色达地区位于“多康六岗”的“玛扎岗”,范围内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领地。明代属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明末,瓦修骨系一部迁于色达杜柯,游牧于色柯上游;至共和国建立,有600-800年的历史。清代康区改土归流,赵尔丰多次札谕色达归诚未遂。色达特殊的位置,使历代封建王朝和国民党中央政府都没有成功的在这片部落中建立政权,所以清朝时就有“化外之域”的说法。1952年,色达和平解放,置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色达地区办事处。1955年,成立色达县人民政府,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此,色达终于结束了长期与世隔绝的局面。

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色达曾经是单一的纯藏民族聚居区,故藏传佛教根深蒂固。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地独特的建筑也正是其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而最具地域特色的当属色尔坝藏寨,也称为“格萨尔藏寨”。

色达县色尔坝翁达村民居

色尔坝藏寨沿色曲河两岸依山而建,外形上宽下窄,风姿独特,看上去真有大将的风度。一般为四层至五层。以四层建筑为例,建筑主要为土石木结构,外形立面为长方形,房屋墙体大多用片石砌成,整齐坚固。房子大小以柱子的多少区别,柱子越多,房子越大。其用途,一层用于圈养牛羊;二层主要是存放粮食和大量的麦草;三层属客厅、卧室和厨房;四层一般略小,主要用于设佛堂,每年秋季颂经等。四层四周装有木架,用于晾晒当年新打的粮食,四层平台也用来晒粮食,手工打粮。房顶设有煨桑台,并悬挂经幡。

此次采集的民居位于色达县色尔坝片区翁达镇翁达村,通过比较,选定测量这栋建筑,虽然体量在当地民居中显得较小,但基本保留了原来较为传统的风貌,在建筑的材质和结构上都有历史的痕迹。据传色尔坝是格萨尔四大神将之一的岭国上岭八部总头领色尔哇·尼崩达雅将军的领地。将军后裔为纪念他,便利用当地建材,以他的形象建成一幢幢酷似英雄形象的藏房。其建筑整体上大下小,形似古代战将穿上铠甲后的魁梧形态。尤其在第四层三周用柳条一丛丛头朝下捆于木架上围成栅栏,排列较为细密,酷似色尔哇·尼崩达雅的齐肩长发,其主要用途是阻挡雨水,晾晒庄稼,也能挡住阳光。


  • 上一篇:峡谷纵横
  • 下一篇:过年耍坝子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