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夏邛镇

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07日

◎汪涛

夏邛镇为巴塘县城区,古称白狼城。1978年,甘孜考古队在扎金顶发掘古墓葬九座,证实为战国至秦汉时期白狼部族遗迹。因地势状如大鹏,故称之为“夏邛”(汉语意为:大鹏),也因为地处川滇藏三省通衢之地,自古就是茶马古道重镇,也是古时官员进出西藏的必经之路,亦可称之为官商大道,鹦哥嘴石刻群中的“孔道大通”“筑路记”“竺国通衢”便是佐证。原东大门处有涉藏地区唯一的关帝庙(三省会馆)也是最好的见证,始建于1748年,重建于1871年,虽已破败,但从仅剩的雕梁画栋处,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繁盛。

由北向南的巴楚河和自东向西的巴曲河孕育出了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这集琴、舞、歌、词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现存有1000多首歌词和300多首曲目,广为流传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洗衣歌》等都是根据巴塘弦子词曲编创而成,这里便有了“弦子之乡”的美称。而巴塘藏戏又称为“江嘎冉”,是1659年修建康宁寺时,由拉萨传入巴塘,距今已360年,已自成流派。每年藏历六月十五在龙王塘举办“亚索节”意为“迎夏”,藏历八月十五举办“央勒节”,意为“送夏迎秋”,届时夏邛镇的居民都会到龙王塘搭帐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看藏戏,跳弦子,其乐融融。

1936年,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经过巴塘,撒下了红军的种子,红军山、红军路因此得名;1938年,建成涉藏地区唯一的中山广场,至今也是巴塘人休闲、娱乐的最好去处;1942年,修建涉藏地区唯一的抗战建国纪念塔;1949年,建立了涉藏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巴安地下党”;1950年,十八军进军西藏,巴塘是桥头堡,实现了贺龙军团长带领红二军团过巴塘时留下的那句话:“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我们还会回来。”巴塘人民迎接亲人般的欢迎他们到来,做出体现军民一家亲的“团结包子”,不仅成了拥军的经典故事,还成为巴塘招待贵客的特色美食。

这里有丰富的物产,宜人的气候,加之上平坦的草原,使得夏邛镇就像青藏高原上的一颗宝石,坐拥“高原江南”的美名。因盛产麦子,便有了丰富的面食文化,而作为三省通衢之地,各地各族的饮食文化在这里与之交流、碰撞、升华,最终形成“金丝冒面”“花茹”“三更八列”等让巴塘人引以为傲的特色面食,惟有品尝了才能真正体会到舌尖上的巴塘。这里盛产水果,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巴塘苹果,2011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1911年从美国引种在架炮顶,引种时间仅次于山东烟台,有几十个品种,“玫瑰香”“小冬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听到名字便能让人口舌生津。从六月到十一月,杏子、桃子、梨子、无花果、石榴、葡萄、核桃也陆续成熟。

这里的美景无处不在,有“蟾影”之称的“古桑抱石”,有“时时当作水晶看”的“巴山积雪”。在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最绝,粉红的桃花,翠绿的麦苗,洁白的雪山能吸引万千眼球,那时的曾然沱(三家村)便是个好去处。从扎金顶的红藏房到甲炮顶的桃源地巫,从四里龙的惊世桃花到龙汪塘的龙泉眼,从金弦子大道的紫荆到夏邛老街的古槐、从安康大道的桂花到康宁寺的古柏,处处感受到夏邛镇在新时代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昂首阔步向前。

巴塘县县委、政府也下足了功夫,让田园风光与城市生活情景交融,在安康大道沿线打造田园栈道,整个栈道全长1.075公里,已成为318线上的网红桥,打卡地。整个栈道架空在田园机耕道上的上空,以钢架为主骨,松木为栏,在不侵占农田基础上让栈道和农田融为一体。同时流转土地500余亩,统一打造整理,不仅净化美化了田园,又实现了基本农田全面复耕复种。2019年,金黄色麦田和五彩油菜花开交相辉映。2020年,粉红的荞麦花绽放在湛蓝的天空下,不仅让全县人民饱了眼福,更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止步打卡。在田园栈道上不仅可欣赏到宜人的田园风光,走到白塔处还能观赏到巴楚河两岸迷人的风景,沿河的滨河路也正在打造中……

城郊的独角龙、四里龙、甲炮顶、桃园子、茶树山也开垦有很多农田,红色的藏房散落期间,掩映在果树间,其风光也自成一景。国道318线、国道459线,以及正在修建的绕城公路,将人文、美景串联成珠,全景式的视角必将让夏邛镇更加璀璨夺目。


  • 上一篇:化林坪清代古碑考
  • 下一篇:古典诗词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