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絮语康藏

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21日

   ◎贺先枣

   这个“田驼子”不只是照料他的连环画摊子,他时常会去参加一些可能是街道、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街头活动。有一次,他拿着一根“竹竿”出现在我们这群小孩子面前,那条“竹竿”有些特别,约有一米长短的“竹竿”两头有能发出很好听声响的小铃铛。他把那根“竹竿”在他的肩头、手肘、大腿、腰上忽上忽下,忽轻忽重、前后左右地拍来拍去,真把我们这群小孩惊呆了,那条“竹竿”居然发出了那样动听的声响,更令人称奇的是,随着那声响,“田驼子”居然跳起舞来,左旋右转,动作轻盈,灵活如一只猫。于是,从这位“田驼子”的嘴里,知道了这不是竹竿,它的正确叫法是“霸王鞭”。

   而“田驼子”的绝活是打“金钱板”,就那么两、三片竹片,在他的手里有时能打出急风暴雨似的声响来,让听的人不得不全神贯注,有时,他手上的那几块竹片响得不急不缓,听的人随着节奏摇头晃脑。竹片的声响总是由远及近,而在不知不觉中又由近及远,远时抑扬顿挫,近时沉着舒缓,远时若有若无,近时时高亢尖利。不管是在室内室外,竹片的清脆响声,伴随他口中滔滔不绝的说词,他就会把人带到另外一个奇妙的境地里去,忘记了身在狭窄的屋里或者是在街头上。不知那些大人们有什么感受,反正围在他身边的小屁孩子们全都让他惊呆了。

    他的本领远不止这些,他还会吹笛子,会吹箫。他吹着笛子指挥一群在他的小人书摊上看书的小孩子们唱道:“雪山放金光,牛羊肥又壮。康藏人民就这样,生活在高原上”。实际上,这首歌当时在康定城里很多个场所都有人们演唱过,多少有点后来所说的“流行歌曲”的味道。小孩子们一般都是大声武气地跟着唱就是了,没有人会去想这首歌是从哪里来的,更没有想过一支歌要经过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的劳动才会让人欣赏得到。

   一直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一个偶然机会里,听了张央老师的介绍,才知道,那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田炳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是90年代早已经没有在康定街头出现过的、那位大人们口中的“田驼子”。由吃惊变为由衷佩服,不论这个“田炳生”是做什么营生的人,他都算得上是一个极有文艺才华的人。

   田炳生不是康定人,据说他回他的家乡去了,却把他创作的一首歌留在了康定。在他创作的这首歌里,他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也是他呆过的地方称之为“康藏”,而没有用我们熟知的自治州、或者某个县这样的说法。也不知为什么,我对“康藏”这两个字十分着迷,自从听到这两个字后,就感到这两个字刻在了自己的心里。“康藏”这种独特的称谓,似乎包含了无穷的内容,长长的外延,厚厚的内涵,能让人沉思,能够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听到了就不会忘记。为什么会这样?也引动了我的好奇,一个在民国二、三十年代才兴起的,却在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地区称谓,它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再后来有机会翻阅历史文字,这才发现从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来,“康藏”这个说法已经十分普遍,在当时的《康导月刊》《边疆通讯》《新西康》《边政》等刊物、杂志上发表的许多文章,内容涉及到了历史文化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考察报告,有献言献策,但是题目都冠上了“康藏”两个字,有份杂志更是直接取名为《康藏前锋》。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些公司取名也冠以“康藏”,如“康藏茶叶公司”、“康藏贸易公司”等等。

  • 上一篇:普米族女子服饰文化
  • 下一篇:仙境亚丁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6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