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两位老人与甘孜州第一座公园

甘孜日报    2020年10月09日

跑马山公园大门。

康定跑马山全景图。

康定跑马山公园吉祥禅院。

跑马山公园迎风亭。

   ◎郭昌平 文/图

   美丽的甘孜州,15·3万平方公里就是一个“大公园”,公园内有若干的自然保护区,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特色不同的5A、4A级景区,可以说每一公里都精彩。可是将时间后退40年,那个时候的甘孜州不要说景区了,就连一个供人们休闲的公园也没有。

   1984年开始建设的康定跑马山公园,不仅是康定地区的第一座公园,也是甘孜州的第一座公园。说起这座公园,不能不提到与这座公园建设密不可分的两位老人。

   决意建公园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1980年1月,在成都过完元旦节不久,时任四川省民工委副书记、四川省民委副主任的钦绕就急匆匆地赶回了康定。这次回来,距他调离这座小城只不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他曾在这片土地上当过州公安处副处长,当过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当过色达县第一任工委书记,当过德格县县委书记,当过州委副书记。大约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的缘故吧,这次组织上要他再回甘孜州,他二话不说,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1月回到康定,4月召开全州人民代表大会,钦绕正式当选为改革开放后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

   省城任职的两年多时间,让这位重回故乡的州长对家乡这片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他上任后考虑得最多的一个方面。

  2013年的一天,这位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很多年的老领导,说起当时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虽然是巴塘人,但是自从参加革命到了康定,就一直在康定生活,对康定有了一种故乡的感觉。康定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地方,一首《康定情歌》唱得康定跑马山天下闻名,然而康定的人民守着跑马山却没有可玩之处。凡是慕名来到跑马山的游客,都会因此而遗憾。当时就有那么一句话:‘不来跑马山遗憾终生,来了跑马山终生遗憾’。怎么来改变一下这种情况,是我上任后考虑得比较多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同州委书记罗通达谈到这事,他的想法同我完全一样,觉得康定的跑马山确实值得改变一下了。”

   怎么来改变?时值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废待举,令钦绕思绪万千。

   而这个时候同样有一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跑马山。

   此人就是时任州文化馆馆长的梅俊怀。

   梅俊怀,康定人都尊称为梅老师。是一位康定解放就随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文工团进入康定的老革命,在康定一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为全州的群众文化活动倾尽了心血。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觉得到了他再一次施展才华的时候,只是该做什么呢?从哪里入手呢?同样令他思绪万千。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梅老师站在康定自家阳台上,目光所及便是康定跑马山,森林郁郁葱葱,生态原始古朴。老人眼睛突然一亮,对!就从这里开始,一个清晰的念头顿时在脑海中闪现,他迫不及待返回房间,拿出纸笔,很快一份《兴建康定跑马山公园的初步设想》一气呵成。

   当梅老师将这份“设想”递到钦绕州长手上时,钦绕眼睛一亮,这不就是自己一直绞尽脑汁的事吗?两位将康定视为自己第二故乡的老人一拍即合:在跑马山上修建公园,让人民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之地成为了两位老人的共识。

   钦绕很快就将此事向州委书记罗通达作了汇报,罗书记十分支持这一想法,但是修公园需要钱,钱在哪里呢?

   改革开放之初的甘孜州,全州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就几千万元,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哪里又去找修公园的钱呢?一个钱字,难到了甘孜州两个领头人。

   钦绕心有不甘,又去找州政府分管财政的副州长余淑珍商量,这位纯朴的藏族女副州长也十分支持,于是两人在办公室将全州的账本拿来算了又算,确实找不到一分钱来办这件事,看来这事只有放一放,另找时机了,钦绕长叹一声,仿佛觉得一瓢冷水从头淋了下来。

   对口支援“山城”兄弟来帮忙

   1981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省上决定在省内建立对口支援制度,重庆市对口支援甘孜州。

   这一年,甘孜州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都派出了不少人员到重庆进修。友谊的纽带将长江上游川西高原的甘孜州与长江中游川东山城的重庆市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这一年重庆发生了较大的水灾,全省各地都在支援,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物。甘孜州支援什么呢?钱,拿不出来,思来想去,州委、州政府最后决定向重庆捐赠自己最大的特产――木材。州内派出车辆向重庆拉去了几千方的木料,帮助重庆灾后重建,略表兄弟之情。

   第二年,省上召开计划工作会,钦绕州长率队参会。就在这次会上,钦绕碰到了重庆市的领导,兄弟相见,分外热情。一阵寒喧过后,重庆市的领导对钦绕说:你们去年支援的木材太及时了,我们在灾后重建中一共折换了300多万元。你们的经济十分困难,我们很理解,市上决定拿100万回馈给你们,支持你们搞建设。

   很快这100万元通过双方计委的渠道拨到了甘孜州。

   钱,来得正是时候,没有一点含糊,州委、州政府一致同意将这笔钱用来修建康定跑马山公园,同时决定今后州财政争取每年再安排5至10万元投入。

   钦绕州长义不容辞地担任了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还成立了一个“跑马山公园建设办公室”,由当时的副州长旺杰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梅俊怀同志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具体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

   1984年4月,康定跑马山公园建设正式开工,由此拉开了甘孜州第一座公园建设的大幕。

   关于跑马山公园的建设,虽然梅俊怀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设想,但这个设想还不够,于是梅老师又开始在康定的文化名人中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丰富他的设想。与此同时,重庆市听说甘孜州要用这笔钱建设跑马山公园,也派出了市园林局的技术人员专程来康帮助设计,最后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和规划。

   这个方案提出:依据跑马山风、花、雪、月、云的自然特点,结合当地藏汉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跑马山半山开始,一直到山上打造14处人文景观,并将这些景观分别命名为“迎风亭”“杜鹃园”“咏雪楼”“赏月台”“飞云廊”“吉祥寺”“凌云塔”“浴佛池”“团结阁”“碑亭”“跑马坪”“民族博物馆”“综合服务楼”等。这些景点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有几处没有建成外,其余的大多数都基本建成。

   为了将跑马山公园打造得更有文化氛围,当时梅俊怀还联系州内外与康定有着一定关联的知名文化人为公园撰写相关的文与联。据我所知他们当时联系的人有:

   四川大学著名教授,康藏研究的鼻祖任乃强先生;时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日报社长李半黎先生;曾在西康省任过职的著名文人陶亮生先生;曾任康定地委宣传部长的王月生先生;有陈少默、陶大瑄等名人。

   这些人一听康定要修跑马山公园,都十分高兴纷纷提笔支持,任乃强为公园撰写了《重修大乐顶为康定公园序》,李半黎、陶亮生、陶大瑄乃至梅俊怀等都为公园题撰了楹联,使跑马山公园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文化的色彩。后来公园建设基本告成后,康定人纷纷登山观仰,无不为自己家乡的这一盛举而自豪。

   公园建成

   景观处处有文墨

   我现在都还记得撰写并悬挂于跑马山咏雪楼的对联是李半黎先生写的,上联是:“万仞雪山尽收眼底”,下联是:“一江春水扑人怀中”;东关迎风亭的对联是梅俊怀先生撰写的,上联是:“立态建设边疆看万千车马迎风西去”下联是“倾心繁荣康藏引八方英杰联袂东来”;山半腰飞云廊的楹联陶大瑄写了一副,梅俊怀写了一副,陶大瑄的上联是:“登阁动遐思,看郭达停云、雅加积雪、二水奔流、四桥叠浪,城中彩栋冲宵,藏汉共繁荣,康定多姿堪入画”,下联是:“凭栏添逸兴,听跑马绝唱、仔耳樵歌、双河交响、三寺梵音,塞上牧民吹笛,农商频集聚,边城无处不飞花”;梅俊怀的上联是:“峰回路转雾绕云飞看名山景色多秀丽”,下联是:“月白风清花香鸟语赞乐顶音容好神奇”。

   其它还有好几处景点的楹联,就不一一道来了。尤其印象深的是梅俊怀先生为跑马山公园撰写的导游词,这篇导游词形象的将跑马山公园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跑马山位于康定城之东南隅,海拔三千米。风景秀丽,林木葱茏,山顶有草坪可以跑马,故称跑马山。

   1984年,甘孜州委、州政府,为开拓我州旅游事业,丰富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拨款兴建跑马山公园,重庆市园林局投入技术力量设计布局,其主要景点有团结阁、杜鹃园、凌云白塔、吉祥禅院、浴佛池、东观亭、迎风亭、飞云廊、风怡轩、赏月台、咏雪楼、碑亭、综合服务楼等。

   游览路线:从公主桥头起步登山,踏上白石镶嵌的梯道,约行三、四十米,便是一座造型典型的“咏雪楼”,楼高四丈有余,雕栏玉砌,镂拱飞檐,极富民族风格。凭栏远眺,雅加雪峰恰似银屏;折多河水波光闪耀。由此继续登高,来到“碑亭”。亭中碑刻林立,记述着我州历代人文历史。

   出亭数步,即可望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吉祥禅院”,巍峨雄伟,金壁辉煌。进得大殿,一尊释迦牟尼塑像栩栩如生,四壁神画多为佛经故事。转过侧殿,就是高达二十余米的“凌云白塔”了。这座用白石作塔座,以金属饰塔顶的佛塔,是跑马山公园主要景观之一。

   走下石栏,是一处曲廊环绕的圆形跑马坪,坪中心为表演场地,外沿是憩息迴廊,坪的上方是一座用水泥浇铸的藏族骑士策马腾空的雕像,象征藏族入民扬鞭催马向四化路上飞奔。绕过跑马坪,便是浴佛池”,据传“四月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辰,有九龙吐水为之沐浴,故称此日为“浴佛节”。

   走过池畔,再穿过一段杜鹏花丛,就到了象征民族团结的“团结阁”。阁为八角形,上绘有藏汉民族团结历史的彩画。出阁东北行,壁下一段梯径,就可进入建于巨石之上的“东观亭”了。这亭建筑奇巧,古朴庄重,周围峭石嶙峋,形状各异,实为别具一格的奇景。亭后即为从山脚通向山顶的通天梯道,天梯没有石级,仅有凿在石上的踏步,游人上山,必须脚踏石窝,手扶铁链,方可登攀,名“勇敢者之路”。

   从“通天梯”朝南,经“迎风亭”,便是可以俯瞰康定全城的“飞云廊”。廊长百米,首尾有亭台连接,是山腰部分的主体建筑。出长廊西行,可通“风怡轩”。此轩清爽雅致,习习清风,沁人心脾。从“风怡轩”循石径下坡,便到了建于山脚的“藏族博物馆”。博物馆依山建筑,层层叠叠,宛如布达拉宫之造型;单馆内有展厅几处,通过展品陈列,可以了解甘孜州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革命遗物遗迹以及藏民族的艺术珍品。

   如果游人想在山顶停留两天,可以住进综合服务楼的食宿部,品尝具有地方特点的美味小餐,早晚聆听山间鸟语和林海松涛。服务楼的营业部和摄影部,会为游客提供各种名贵药材和精美的纪念品,为游客拍下一张永远难忘的彩照”。

当然,博物馆后来因多种原因没有在跑马山上建成,我这里原文照录,不过是让大家知道当时的设计还是比较全面的。

   尾声

   跑马山公园还未完工,钦绕就调州政协任主席去了,但由他一手一脚抓起来的公园却时时刻刻挂在他的心上。很多年后他对这一段经历都还津津乐道,他深情地告诉我:“虽然不在州政府工作了,但我当时还是州委的顾问,我会时不时去看一下公园建设的进展情况。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公园建好之后,群众如何上跑马山?这个问题对年青人来说不是问题,可是对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来说就是问题了。该如何来解决年纪大的人上跑马山呢?联想到我到重庆开会时乘坐过的过江缆车,我觉得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有一天,我在康定街头碰到了州政府分管公交的副州长罗长树,我就把我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他,建议州上考虑在跑马山上搞一个缆车,这样来方便年纪大的人上跑马山。罗长树很认真,当时就掏了一个本子出来,把我说的这些建议都记了下来,并说回去州委开会的时候一定转达这个意见。

   我原来设想缆车站就建在康定城内一个合适的地方,后来建到后山县粮食局仓库那里去了,我想人家可能有他们的道理。有了这个缆车,上跑马山就方便了不少,也解决了年纪大的人上跑马山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个缆车的档次不是很高,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已算很不得了的事了,这也成了甘孜州的第一座缆车”。

   跑马山公园建好后,钦绕一直有一个遗憾没有说出来,前些年,州委老干部局组织我们离退休干部到井冈山参观,有幸我又遇到了钦老,他对我说:“跑马山公园建设完成后,应该在跑马山上为重庆市建一个碑,因为没有重庆支援的100万元,跑马山公园就建不起来,我们不能忘记了汉族老大哥对我们的支持,时间长了,我怕后人们不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对口支援的事,而是关乎民族团结的大事”。

   已是百岁老人的梅俊怀老师,退休后就回到了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康定了,但跑马山公园却一直是他晚年经常唸叨的事,他说他经常梦回跑马山,去转那吉祥的凌云白塔;去登那陡峭的迎风亭;去看那面对雪山的咏雪楼······他相信跑马山公园只会越变越好。

  • 上一篇:我们的康定情歌
  • 下一篇:糌粑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