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我们的康定情歌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4日

  ◎郭昌平

  龚伯勋老师在他编辑出版的《西炉古韵》一书中就收集了不少康定县的古歌,不仅有藏族的,也有汉族的;不仅有山歌,也有情歌。很多这些情歌的歌词与《康定情歌》的歌词相比都大同小异,都很口语化。例如他在康定收集的一些情歌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青菜苔来白菜苔//阿妹下河洗菜苔//你要菜苔拿把去//你要说啥把口开//清早起来走出门//羊角花儿开满林//本想摘朵花回去//家中又无戴花人//桃子花来杏子花//一红二白我爱她//一来爱她人品好//二来爱她会当家//清早起来开大门//对面鹦哥飞进林//鹦哥爱的桫椤树//阿妹喜欢勤快人。

  再如:哥骑白马上高山//妹骑骡子走河川//好马要有金鞍配//红花还要绿叶盘//高山荞子条打条//阿妹梳头摇两摇//阿妹不是巧打扮//三月杨柳正抽条//马桑树儿开红花//阿妹打扮像菩萨//走路像个风车子//坐起像朵粉团花//远看阿妹嫩苔苔//不高不矮好人才//唱首山歌打动你//看你车不车过来······。

  这些民歌都是康定各族人民祖祖辈辈在康定生活的真实记载,你能说作者是谁吗,但也不能说没有作者,作者就是康定的各族人民。龚伯勋老师从康定的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讲《康定情歌》的形成和来源,具有他独到的视角。正因为康定文化的多元,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从民间产生出《康定情歌》就不难理解了。

  与龚伯勋老师意见一致的还有康定著名的回族诗人张央老师。张央老师是老康定人,原名张世勋,又是资深的康定文化的研究者。由于与龚伯勋老师和康定县上另一位文化人黄启勋一同为康定著名的文人,被康巴学界尊称为“康巴三勋”。张央老师由于祖上开始就一直在康定生活,所以他对康定的了解,可以说是无人可比的。

  自从《甘孜报》开始寻找《康定情歌》的作者后,张老也写了一篇文章谈及他的意见,他在这篇文章中说:“据康定上90高龄的老人讲,在他们的祖父年代已在唱《跑马溜溜的山上》了。康定城汉藏杂居,南门一带常听到的是康藏的各类民歌。城北多数听到的是类似汉地的雅拉民歌。许多老康定人都说,《跑马溜溜的山上》这歌是从雅拉河上游村落传出来的。

  “1959年,康定文化馆组织人员去北郊雅拉乡蹲点建文化站并作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笔者亲自参与其事,早闻这歌是雅拉乡民歌之一,且是‘溜溜调’之一种。那时雅拉公社在三道桥,到那里了解《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何人创作的。老人们都说,这里的民歌都是古时先祖传下来的。问到是那家祖先或外来人编的,都不敢僭越,说是不知道,未听说是那家祖先编的。”

  他们告诉我:‘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溜溜调’和词,是我们这条沟传出去的,你回城路上就看得到这景色了。果然,半月后,在回城路上,我看到蓝天上几朵云正游弋在跑马山顶,那云的确端端地注目着康定城。‘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照着/康定溜溜的城哟’歌的景象清楚地展现在面前。‘月哟亮弯弯’肯定是弯弯月在天之景,第二段就直接吟唱张家大哥李家大姐了,出现了情景交融的心声。”

  这景色过去存在,今天依然存在。由此,我想起了藏族许多山歌、牧歌以及有名的巴塘弦子曲、锅庄词曲,我也曾采访许多歌者、听众,都说是早先年传下来的,中外的民间文学、民歌、民间故事和谚语,谁能找到作者?《康定情歌),从歌词取景说明产自康定城郊。何人创作,本土人说是祖先,但说不出那一家,这里藏汉共居,共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习俗已为一体,藏汉民族情韵相融,产生了这首民歌,《康定情歌》是藏汉先民共同创作的,并非四十年代到康的一些文艺人的杜撰。”

  如果说毛云刚,张文忆、牟子和龚伯勋、张央关于《康定情歌》的作者还在康定说康定的话,那么冯尧、于蛟、李伟铭、王万礼等先生关于《康定情歌》是达州宣汉县的李依若创作说法就一下子将寻找作者的事扯到了远在川东北的达州了。

  • 上一篇:藏族艺术作品集体无意识之美
  • 下一篇:三个女人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