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沈村的汉砖、汉瓦和汉墓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20日

◎董祖信

沈村,“古名沈边,意为沈黎郡之边鄙,古渡口。民国初始名沈村,曾名沈村大队。原有耕地1591亩,人口1297。主产水稻、小麦等。”沈村堡子,“台地,清代设驿站于此,故名。明、清两代,为沈边长官司驻地。‘沈’读‘沉’,古文‘沈’,‘沉’通用。(《泸定县地名录》1986年6月编)”。

引用上面两段文字是因为:一,沈、沉、澄等汉字在古代通用假借,是对的。但“民国初始名沈村,是错的。”《甘露寺唐墓残碑墓志铭》载:“……公亹亹抱德,实为‘澄村’,…….。”这个“澄村”,就是今天的“沈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二,明、清两代的沈村,不仅包括今天的沈村田坝、汪家包、宜牧,还包括今海子村。沈边余土司在沈村有上衙门、下衙门,还在海子上修有临时衙门。历代的沈村多有战乱,余土司经常往返于二地处理事务,所以人们常把海子说成“沈村海子”。

沈村古道的历史,就是泸定的古代史,也可以说是今天甘孜州的古代史。

《四川郡县志》载:“《禹贡》分九州,《周礼.职方氏》九州,蜀皆列梁州之域。”今天的甘孜州,位居梁州之西,从远古就有道路与内地和中原相通。《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有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岷江上游的一段);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索隐》云: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之国也。《五帝纪》又云: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是为帝颛顼。”

《华阳国志》《汉志》注:“鲜水(今鲜水河)出牦牛徼外,南入若水(雅砻江)。”鲜水河、雅砻江都在甘孜州。黄帝的儿子昌意降居(分封)的若水,应该就在今甘孜州境内炉霍、道孚、雅江一带。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阳,后为颛顼帝,入主中原。昌意由石牛道入蜀,由蜀西古道经临邛(邛崃)、汉嘉(雅安)、严道(荥经)、清溪(今汉源)至筰都(泸定县兴隆镇沈村)以溜索渡沫水(大渡河),再经牦牛古道抵达他的封地——若水(雅砻江)地区。颛顼入主中原则由原路返回帝都。

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许多友邦及庸、蜀、羌、牦、微、卢、彭、濮八个西南夷小国,率兵至商郊牧野,助武王伐纣。有史学家说前去中原参战八国中的牦,就是以其地产牦牛而得名,因这个国家用牦牛尾巴作旗帜,故称“牦牛国”。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为蜀侯,……张若为蜀守。三十八年(即秦昭王三十年),蜀守“张若因取笮(今泸定沈村)及(其)楚江南地也。(《华阳国志》刘琳注)”张若取笮后,即在笮都(泸定沈村)置笮都县。这便是汉朝司马相如向汉武帝所说的:“(蜀西古道即“邛笮古道”和“牦牛古道”)……秦时‘尚’(还)通为郡县。……”。这个“尚”字,说明颛顼帝父子二人走过的这条古道,秦以前就通,秦朝时还通,沫水之滨的笮都及若水一带还作为郡县,纳入秦的版图。

汉朝,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长卿略定西夷。邛(今西昌)、笮(泸定沈村)、冉(今汶川)、駹(今茂县)斯榆(今天全县始阳)之君皆请为内臣。附边关,关益斥,西至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方位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邛(今西昌)在西南;冉、駹在西北,只有沫水、若水才在西。到了元鼎六年,太史公司马迁又奉汉武帝之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今西昌)、笮(今泸定沈村)、昆明。(《史记》)”后来,南越又反,汉武帝发兵平乱。“南越破后,及汉诛 且兰、邛君,并杀笮侯……乃以邛都(今西昌)为越嶲郡,笮都为沈黎郡(郡治在今泸定沈村),冉、駹为汶山郡(《史记.西南夷列传》)。”这便是沈村的古代史、古道史和建制沿革。

近年,在沈村白马古冢,发掘了大量的古砖及两匹绳纹大瓦,经四川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砖”和“汉瓦”。由此可知沈村白马古冢不是唐代刘王墓,而是汉代的一位将军古墓。泸定甘露寺西南方回填的唐墓内,埋有大量的唐砖,并没有花纹,与沈村汉墓的汉砖完全不一样。

最后,还是用著名藏学家任乃强教授的一段短文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沈村,汉沈黎郡治也。大渡河水流湍急,惟此处稍平缓可渡皮船亦可施索于两山之间,故沈黎郡治又称‘筰都’。并因商业之盛发展成为筰国,为汉开沈黎郡奠基。直至唐代,汉藏交通仍以沈村大渡口为要道(《任乃强藏学文集》)。”





  • 上一篇: 巴格嘛呢石经墙的前世因缘
  • 下一篇:黑色隐身帽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5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