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砖瓦厂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5日

砖瓦厂老照片。

     ◎荆林钢

      “秦砖汉瓦”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清楚地表达了砖、瓦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砖瓦厂(现州国土局)是一国营建材企业,位于南郊(现州国土局),临街一道大门,大门的街对面是一溜槽。从金刚寺村的高山上将做砖瓦的原料一一黄泥,运到公路边,再用架架车运进厂内,溜槽尾端是双层,中间用筛网分离,黄泥通过此段,自动将粗泥、细泥分开。进大门左边是砖窑,余下的地方是砖坯晾晒场。

        砖窑每天热气腾腾,不停煅烧着砖坯;晾晒场一排排砖坯整齐排列着,送新砖坯和运干砖坯的师傅拉着架架车不停地穿梭其间,一片忙碌的景象。由于厂里的工作就是与黄泥打交道,整个厂区黄泥遍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人师傅辛勤劳作,努力工作,真正是为康定的建设“添砖加瓦”。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以农牧大楼、水井子居民楼等为标志,砖木、砖混结构的建筑逐渐多起来,砖瓦厂的粘土砖供不应求,拉砖的架架车每天排队等砖出窑,送到工地后又马上返回砖窑装运。为满足砖的供应,又在日地建起了机砖厂,生产红砖(也叫机砖)和“机瓦”,砖瓦厂更名为州建材厂,那是砖瓦厂最辉煌的时代。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实力的提升、抗震要求的提高以及四层以上建筑的增多,康定普遍开始推广框架结构建筑,粘土砖的需求量大幅下滑,瓦的需求量趋于零,砖瓦厂面临具大的生存压力。为适应新的建设市场,砖瓦厂在鸳鸯垻建厂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但终因技术、资金等原因停产,砖瓦厂彻底走进了历史。后来,在南郊砖瓦厂的原址上建设起了消防队办公楼,消防队迁走后又建成了州国土局办公楼。

       当时的粘土砖生产在整个社会上非常繁荣,除砖瓦厂外,新都桥农场、日地、瓦斯泸定、道孚等地方都有不少土窑在开展生产,供应当地建设使用,但其质量较差,几何尺寸不标准,然而即使这样,供应也非常紧张。八四年,我在塔公建设新粮站时,购砖是工程中的大事,为了购砖跑遍了道孚到泸定冷碛的所有砖窑,购买的砖又用五吨东风货车(运力较差,每车只能装二千匹左右)艰难运到塔公,却仍然不能满足工地的需要,经常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

      八五年,我又到孔玉建设新粮站,由于运距长、道路烂(瓦丹路刚通车),根本买不到砖,这成了制约整个建设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现场制作水泥砖,替代粘土砖建设仓库,这个仓库成为孔玉的第一幢“砖房”。为降底成本,又把粮站综合楼改为了穿逗结构,完成了建设任务。九十年代未,我参与建设吉居乡政府办公楼,当时还没有通车,砖瓦根本无法运进去,于是整个办公楼建成了石木结构,同时专门把师傅请到现场开窑烧瓦,按期完成了建设。

       砖也是那时很多家庭必备的物件之一:在房角、院内总是存放着几匹砖,用来垫床脚、柜脚;在地上平铺几块,放置火炉;有院子的还要砌筑花台、洗衣台等等,当然不会自己买,只需在工地上“牵”几块就够了。

砖也是我们孩子们的主要玩具之一。我们经常结伴跑到工地上玩耍,用砖砌碉堡打仗,把砖排列好,玩多米诺(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词)骨牌,打“跪下”……玩得不亦乐乎,被工地管理人员发现后,又被撵得鸡飞狗跳,真是贫穷又快乐的童年。

       我的职业生涯与砖结下了不解之缘,知道它的尺寸,懂得它的脾性,了解它的用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粘土砖已大量的被替代,“秦砖汉瓦”申报非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 上一篇:二月二描俗
  • 下一篇: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