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秋菊花正艳 腊梅又逢春

《甘孜日报》    2014年01月13日

 正在工作的冯菊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冯菊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一朵美丽的梅花,绽放在大渡河畔生机蓬勃的文化枝头。她是一位痴迷的文化工作者,在群众文化这座大舞台上,她以孜孜不倦的激情与追求,展现瑰丽的人生。

   近日,笔者来到泸定县文化馆,扑面而来的是热闹的气息。钢琴室、舞蹈室、书画室,吸引了不少前来学习、排练的学生和县各业余文艺协会的演员。“像这样的免费开放排练,我们一直都在开展。此外面向社会各类文艺爱好者,每年组织演员送文化下乡40余场,现在我们努力将先进文化‘种’到群众中去。”冯馆长说。

   2012年,冯菊梅接任泸定县文化馆馆长,那时文化馆还在城区的一幢旧楼房里,办公设施简陋。文化馆处在最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人心思迁、人浮于事。面对馆员人心涣散的现象,冯菊梅首先想到的是:只有把人心凝聚起来,文化馆才能走出困境。

   起步是艰难的,但冯菊梅总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方法总比困难多”。冯菊梅虚心向州内老艺术家、业务骨干学习、请教,主动到兄弟县文化馆取经,很快建立起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起全馆人的积极性,让文化馆人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为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办馆水平,冯菊梅四处奔走,争取资金,终于在2012年,搬进了新馆。改善了办公设施,使文化馆旧貌换新颜。

   冯菊梅担任馆长后,她“内抓管理、舞好龙头、外树形象”。建立健全了《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实施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制度管人;建立起了人人有工作目标、个个有工作职责,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文化馆的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她千方百计多方筹措,建起了县文化馆第一个多功能群众文化活动厅,购置了乐器、电脑等业务办公设备,馆容馆貌焕然一新,基础条件建设显著改善,充分调动了全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群众说:冯菊梅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文艺工作者,不负组织的重托,当好这支队伍的领头雁,把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确实不容易。 

   冯菊梅深知,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龙头,群众文化是文化馆工作的龙头。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文化馆,只有紧紧抓住和舞活这个龙头,文化馆工作才会有为有位,才会出影响、出地位、出效益。 

   担任馆长后,冯菊梅如饥似渴地不断“充电”学习,她变得更有内涵,更加成熟,更具眼光。然而不变的是她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那份钟爱。她成了大忙人,每年要为20多个单位策划、组织、排练节目,送文化下乡。特别是泸定县连续三届“红樱桃”节、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县上大型文艺活动,她都积极参与策划、组织,献计献策,从不讲价钱、不计报酬,总是一丝不苟地全身心投入,经常一场节目排下来,很晚才回家,别人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而她却累得腰酸背痛。凡是县上、乡下的文艺演出,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近年来,她组织了15支业余演出队,对这些演出队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辅导、编排了大量节目,这些演出队活跃在城区、乡镇,成了泸定县文化的一大亮点。

   在她的带领下,泸定县文化馆除积极承办县里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外,还积极组织参加州内各项文艺演出和比赛。在州内舞蹈大赛中,她指导编排的舞蹈,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她发现、推荐、选送的歌手在今年九龙县举办的全省歌手大赛中获一、三等奖,州藏歌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其中一位泸定歌手,经她推荐,已被州里选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此外,她填补了泸定县在历届州创作比赛中从未获得一等奖的空白。建州60周年,由她创作的歌词《走向辉煌》,获唯一一个创作一等奖。

   近几年,冯菊梅在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凭着对泸定县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四处奔走,八方呼吁,做了大量超常工作,挖掘、整理、上报泸定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岚安锅庄》、《泸定山歌》、《泸定中医药》,其中《岚安锅庄》已收集整理成型,上报州非遗办。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与业务创作,先后发表了《一个坚守乡土文化的岚安人》、《红樱桃之乡的山歌王》、《对泸定文化馆建设发展的思考》、《来吧,家乡的樱桃红了》、《从岚安锅庄看岚安人的族别问题》、歌曲《泸定红——岚安》等文章。

   出色的成绩为她赢得了一个个荣誉,县优秀教师、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文化部门先进工作者等。 

   一个从小就怀揣着的艺术梦,一片痴迷与热爱;一个半路出家的文艺工作者,一路追求与汗水。冯菊梅说,她此生注定了与群众文化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我们衷心祝愿这枝“梅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上,绽放得更加瑰丽。(其加达娃 文/图 )

 

 

 

 

 

 

 

 

  • 上一篇:游览石锅梁子
  • 下一篇:央视关注石渠民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