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致敬,泸定桥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03日

◎ 梁刚 冯碧澄

9月的藏地甘孜,牧草初黄,江河澄澈,让人不禁一再心里默念那首天籁般的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双脚一踏上位于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世界忽然动荡起来,低头一看,江水仿佛冲天而上,倒悬在人的头顶,顿时天旋地转,心头一凛,别无选择,只能就地蹲下,双手紧攥手腕粗的铁链,好半天不敢动弹。

人实实在在地站在大地上,才容得想起来意:多少年来,这条大河一直在心里流淌,这座铁索桥一直在梦里高悬,自己是来朝拜的。而真的置身其上,就成了好龙的“叶公”?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公里。水流汹涌澎湃,气势如虹。

而泸定桥是一座古老的桥梁,为清朝康熙御批建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竣工。该桥全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连,4根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是名副其实的铁桥。泸定桥两端的桥头堡为木结构清代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青瓦,檐上饰以城墙垛口的造型,檐下雕画人物花卉图案,顶上两只相对的凤凰内侧又雕了两条穿云而来的戏珠蟠龙。匾上“泸定桥”3个字是康熙亲笔所书。对岸亦有一座同样题字的竖碑,上方还有“河山统一”4个字。这,不仅是康熙帝的心愿,更是百姓对祖国安定稳定、人民团结和谐的期盼。过去,它一直是川藏交通的咽喉、甘孜州的门户,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直到1950年,泸定城北修建了连接川藏公路的新桥,泸定桥才退出了历史的使命。

康熙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座桥成为中国历史革命战争中的一个生死环节。

站在大渡河边,远眺泸定桥,谁能够忘记那个炮火纷飞,淋漓鲜血与英雄身影相交织的夜晚?

1935年的5月下旬,红一方面军长征的队伍到了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地区,眼看就要被国民党凶恶的追兵团团包围。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1935年5月29日下午4时,英勇的红军发起了夺桥战斗。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脚踩摇晃的铁索,手扶铁索拦,向对岸冲去。脚下是奔腾的河水,头顶是敌人呼啸的枪弹,他们忘记了生死,以压倒一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冲到了东桥头,经过激烈的搏斗,终于战胜了敌人,使红一方面军主力于6月2日全部渡过了大渡河,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朱毛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为全军胜利打开了通道。“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了红军的最终胜利,谱写了红军长征中的壮丽诗篇。

飞夺泸定桥之后,中央红军渡过了大渡河天险,摆脱了国民党军。

毛泽东主席在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一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战士突破大渡河天险的写照。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呼啸的岁月已经过去。

今天,站在这方用血火染成红色的土地,领受着秋天辽远而丰厚的恩惠,人们会看到:铁索桥以山一样的沉默,珍藏了那份历史的壮烈;大渡河波浪翻卷,一路壮歌渐行渐远。泸定小城车水马龙,安宁和谐。桥头观光的男孩女孩,神态从容,他们不断用手机拍下这里最蓝最高的天,拍下这条最深最长的河,拍下这座最艰最险的铁桥,编成微信,向外面的世界频频发送。对,这肯定就是当年的红军将士,想让后人都过上的生活。

哦,大渡河,哦,泸定桥,你昨日的光辉,会长久地滋润盛世风景和春天的鲜花。


  • 上一篇:甘孜州红色文化所凝聚的崇高革命精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