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炉城往事——教堂颂歌(上)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02日

    ■肖宵

    城市给予建筑载体,建筑则赋予城市内涵。由于文化的包容,炉城里的建筑风格迥异,形态万千,几乎每一栋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记忆,新兴的建筑中也传承着历史和文化。本期栏目,让我们在一幢外观独特的欧式建筑里见证城市的变迁,寻找西方文明在炉城留下的历史片段。

   因为河流穿城而过,炉城里的房屋大多依河而建。在今日情歌广场斜对面,经年不息的折多河旁,矗立着一幢尖顶拱门,长柱圆窗的哥特式建筑。由于此建筑色彩艳丽,造型奇异常常引人驻足围观,从楼顶上巨大的十字架和顶层的耶稣画像可知这是一幢天主教教堂。这幢教堂修建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虽谈不上古老,但在刚建成之时,其独特的形状和较大的规模也足以让周边建筑望其项背。

   在藏传佛教十分盛行的康定,教堂仿佛有些另类突兀。年轻的人们也不甚理解,教堂里供奉的究竟是何处神明,地处内陆的康定,真有人信这大洋彼岸的“洋教”吗?然而事实上,天主教在康巴地区传播已有100多年,至今仅是在康定城乡各处就拥有信教者2000多名,他们的教规教义,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所遵从的规矩一模一样。

   在天主教徒们心中,教堂是最为神圣高洁之地,教会的大部分活动,也在教堂之内完成,康定天主教堂的顶层大殿,便是众多教友们常年集会之地。整个大殿圣像肃穆,壁画环绕,窗明几净,感觉和欧式教堂别无二致。

   弥撒,是天主教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根据《圣经》记录,耶稣诞生之日为1225日,天主教堂会在每年的1224日的圣诞夜,即25日凌晨举办盛大的子夜弥撒,以庆祝耶稣降生人间。而24日晚便成了康定天主教堂每年最热闹的时候,当晚甘孜州内各地教友都会云集此地。他们在《耶稣降生记》之前为耶稣点上生日蜡烛,许下自己来年心愿后,便要在教堂正殿内进行前夕弥撒,子夜弥撒,并在中途表演歌舞,参加圣诞晚会。

   今年70岁的杨国玲从祖上4辈算起,便是土生土长的康定人。她的家族之中几乎每人都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在康定的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根据她的讲述,至今在康定市城区和炉城镇子耳村、新区(老地名:驷马桥村),雅拉乡头道桥村,时济乡若吉村都有许多信奉天主教的群众,在老教友的记忆中,还保存着不少多年以前教会的奇趣轶事。

   和欧洲天主教同宗同源的康定天主教会多年前能在炉城扎下根来固然和这座城市的和谐包容大有关系,但当年传教士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据史实,清朝咸丰10年,即1860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法国神甫丁盛荣奉教会之令进西藏传教,结果却在康定意外成功。

   “洋神父”们最早来到炉城,传教的地方是北门外的洋人公馆。因为北门距离康定城区较远,人口相对较少,教会为谋求发展,便与明正土司协商。后以500两银购得南门外乱石地一片,修建天主堂与贞女院及拉丁修院。自此,天主教开始在炉城生根发芽。

   教会来到炉城之初,传教的方式主要是接济贫困,兼授教义,并且收养孤残,开办医院;人们虽觉新鲜,然而因多年传统,信教者始终寥寥几人;日常开销巨大又少有教友捐资,让教会一度陷入困境。然而无人曾想,远在云南维希的一次突发事件,却让康定天主教得到空前发展,并由此催生康巴第一幢哥特式建筑——真元堂。


  • 上一篇:花马 (三)
  • 下一篇:图话康定-----娘娘庙前撒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