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清末民初丹巴的两个人物

本站原创    2015年06月01日

     清宣统元年,天主教在丹巴的荒滩上修起了教堂,招收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在天主教的影响下,丹巴出现了两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其中之一是反清志士张茂才。
     ■牟子
    清末民初,是西方文化涌入中国的年代,也是东方文化进入西方的年代,较早较多把西方文化带到中国的是传教士,较早较多把中国文化带往西方的也应该是传教士。
    早在清朝末年,丹巴周边金银矿产的开发,曾造就过一个经济上的繁盛时期,这里出现过不少的富裕人家。
    清宣统元年(1909年),天主教随机而至,在人口稀少的荒滩上,修起了教堂。天主堂的地盘几乎占了半个丹巴城:民国初年,从干桥桥(现在的团结桥)到孤老院(现在的城建宿舍)的稀少住户都是信奉天主教的,教堂所在地的春场坝(现在建设街)一条街,除东端几户人家外,也主要是信奉天主教的。一些教民住的房子是天主堂的,屋后的菜园也是天主堂的。不仅如此,乡间也有天主教的教民,城后白盖依村的少数藏民也信奉了天主教。在小金河喇嘛寺还建有教堂。天主堂在小金河、革什扎河一带还有少量的土地和房屋,由教民耕种经营。
    天主堂何以在这个小城中占有如此宽阔的地盘?
    在丹巴入住人口还很少时法国人就进入了丹巴。在丹巴还没有建县时就有了天主堂。天主堂通过清政府设在当地的管理机构,在这片住户稀少的小城取得了土地。
   和所有天主堂一样,丹巴天主堂照例要开展宗教活动,照例要招收教民的孩子进教会学堂念书,照例要在教徒中培养神职人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民一方面信奉天主教,按着天主教教义行使教堂的仪式;另一方面也跟非教民一样尊重和行使传统的习俗。比如办红白喜事之类的,他们常常是先后举行两种仪式。
    天主教的出现是文化的入侵,也是文化的渗透、交融。东西方文明的遭遇,碰撞出的火花不是一个单一的色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可以诠释的。
    天主教的出现不可避免的要给这个横断山峡谷中的遥远小城带来人和事的某些变故。
    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笔者知道的两位家庭信奉天主教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命运好像都与天主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反清志士张茂才
    张氏家族是笔者母亲的娘家,这些失落的往事,是笔者在青少年时听母亲、二婆婆(母亲的二姑妈)和舅舅们讲的。
    笔者的外公家有十个兄弟姐妹,五男五女,外公大概是最小的一个。大哥张茂兰,二哥张茂才,外公叫张茂源。清末民国,中国西部的开发开始萌发,有许多移民和淘金者从外地来到康藏高原。张家的先辈便是其中之一,来自陕西户县。不知何时这个家族成了天主教信徒。
     辛亥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前的骚动不安一样地影响着这个遥远的偏僻小城。
     张茂才,一个应运而生,不安守本分的反清人物。
     这事笔者过去一直没有认真思索过,没有问过母亲,张茂才是哥老会、还是同志会或什么帮会一类的成员?总之,笔者了解的张茂才短短一生的故事是与清政府过不去。同时他背后有一个无形的影子——神父。
     我的外公十六岁时前往懋功厅考试,应该是去考高等学校,他毕业于懋功厅高等学校。同行有一个徐大老爷的儿子。当时丹巴仅仅是一个屯,隶属于懋功厅,我想这位徐大老爷应该是清政府派驻章谷屯的大老爷。临行前,张茂才嘱咐外公一定要在途中将徐大老爷的儿子从悬岩上掀到小金河里淹死。
    现在看来这种近乎小儿科的反清手段,在当时是屡见不鲜的。
    外公权衡利弊,没有照他的话办,才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张茂才反清被抓进了监狱。神父苏德隆出面说情,把他从监狱中救了出来。后又因行剌徐大老爷,他第二次被抓进监狱。这一次神父没有去说情,可他却神秘的从监狱里逃了出去。人们说他会一种咒语,只要口中念念有词,监狱门的锁就会自己跳开。可有人说,这是神父在监狱里安插了内应,他才得以逃脱。
     张茂才的事闹大了,清政府到处抓他。神父送了张茂才一支从国外弄来的手枪,这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武器,有很长的弹仓,能连续发射,这一下清政府的兵们可就不好抓他了。
    不过他成了通缉犯,不敢回家,只有四处藏身,有一次,许多清兵把他包围在一间房子里,满以为他插翅难飞。谁知他大吼一声,飞起一脚踢倒了一堵壁板,随着手枪一挥,一仓枪子射出去,清兵们崩堤一样四散逃去,他就这样冲出了重围。
   勇猛的张茂才有了神父送的枪如虎添翼,清兵畏惧他的勇猛,特别怕他手中那一支快枪,对他真是束手无策。
   张茂才越可怕,就越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就越要除掉他。
   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人是不能有弱点的,而人恰恰都是有弱点的。有弱点就可能会有失足。
    张茂才年轻未婚,他有一个相好的女人。有女人本不是坏事,然而这女人却是一个有男人的人。这女人在闺中时就和张茂才相好,后来嫁了人应该是各奔前程了,可感情这东西就是三个字——“说不清”。旧情难断,即使是在亡命潜逃的日子里,张茂才也忘不了要随时寻找机会与这女人幽会。
    女人的男人叫郭恒仁。是丹巴一个专做麝香鹿茸生意,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容不得张茂才,决心要置他于死地。
    于是清政府与郭恒仁合作,安排好陷阱让张茂才自己去踩。
     那天夜里,张茂才得知郭恒仁不在家,从郭恒仁家窗口上坠着带子进入女人的房间。他万没想到郭恒仁的房子早被清兵包围,埋伏在房子里的清兵撞开房门,一涌而上,张茂才来不及抓枪反抗,便被按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他第三次入狱了。他太可怕了,清政府把他锁得太紧,看得太严,再也没有脱逃的机会,张家人到天主堂找神父营救,可神父却说救不了他,这使张家人对神父很失望。张茂才被判了死刑,张二姐大闹公堂,要与自己的弟弟讨一个公道,然而一切已是无济于事。
     在飒飒秋风中,张茂才被清政府押往丹巴城下的观间阁(即今县车站下)的河滩上“三绞废命”。
     张茂才的一生结束了。值得一提的是出卖他的郭恒仁也因后来犯事被政府押到同一个地方大劈了。
 
 
  • 上一篇:雪域高原上的不殒星辰
  • 下一篇:从草原走向北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