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风范是沉香的韵味

甘孜日报    2024年03月06日

◎唐宝民

文洁若女士是我喜欢的著名翻译家,她的很多翻译作品我都拜读过。除了译笔优美之外,她的文笔也十分出色。刚刚读完了她的一本随笔集——《澜沧江畔一对菩提树》,有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有对经典爱情的深切回味,令人心生喜欢。

本书的开篇,作者就回忆了她的小学生活,她曾在日本读过一段时间小学,对于这一特殊的经历,她印象十分深刻,在书中,她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九三五年二月的一天下了大雪,音乐老师说:‘老师昨夜祷告到天明,巴望今儿个下雪,好教大家唱《雪之歌》。’老师的热诚感动了全班同学,大家边望着窗外的雪白世界边唱,格外投入。”

著名翻译家萧乾先生和文洁若是一家人,因此,书中有很多关于萧乾先生的内容,通过这些文字,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萧乾这位老翻译家,文洁若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我捧着蒋天佐译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并带上原书,去向萧乾请教一个句子。那是再版书,译者不肯照我的意思改。萧乾的答复是,这个句子原意含糊,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有道理,假若是我自己翻译,完全可以这么译。但译者愿意那么译,也不能说他译错了。这不是黑白错,属于可改可不改的问题,既然是别人译的,以不改为宜。”萧乾的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对文洁若的影响很大:“在认识萧乾以前,我常常以自己十九岁能考上竞争性很强的清华大学,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编辑工作也能胜任愉快而沾沾自喜。但我了解到他的生涯后,常常以他在我这个年龄已做出多少成绩来鞭策自己。”

书中还记录了萧乾对读书的态度:“萧乾从未具体谈过他曾受哪个外国作家的影响。他总说:‘阅读古今中外的作品,就像吃饭。吃下去之后,变成营养。你无法说哪部分热量来自哪些食品。’”这种观点对现在的读书人也有启迪意义。 作为最亲近的人,文洁若是这样评价萧乾的:“萧乾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也是充满戏剧性的。从他的创作生涯来看,他始终站在弱者和不幸者一边,因为他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在文学方面,他反对教条八股,认为文学只能是情感与想象的产物,不应成为宣传工具。出国访问之际,当有人对他二十二年的沉默表示惋惜时,他回答说:‘在鼓励说谎,甚至只允许说谎的年月里,被夺去手中的笔有什么不好呢?’他认为一个用笔杆工作的人,倘若不能写出心坎上的话,还不如当只寒蝉好。”

作为一位文化老人,文洁若是非常爱国的,而且敢于在异国他乡发出自己的声音,只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文杰若应邀到一位日本朋友家里看了影片《东京审判》,从影片中她看出了问题:“导演在许多地方有意冲淡以至掩盖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映出南京大屠杀的几个镜头之后,导演用蒙太奇手法,接连映出原子弹轰炸的场景,故意冲淡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于是,在后来关于这部作品的讨论会上,她义正辞严地指出:“照这个影片看,似乎东京审判是战胜国片面地审判战败国,而东条英机倒是‘为国殉难’的了。也难怪靖国神社要把七个被判死刑的战犯祭祀起来,日本的首相还带头去参拜了。在这部影片里,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的镜头远比南京大屠杀的镜头多,但实际上仅仅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的中国人的总数,就超过了在两颗原子弹下丧命的日本人。可是,有些日本人至今还有意歪曲事实!”

凌厉也是温润,退避亦为深邃。这是一本风格隽永、文字优雅的书,诚如刘克定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文洁若的随笔,真正做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其底蕴之深厚、见闻之广博、思想之深邃,使人读之获益良多。”


  • 上一篇: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下一篇:以磅礴气势彰显民族精神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