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人与人共通的善意是可信赖的

甘孜日报    2024年02月27日

◎段慧群

汪泉老师的新书《阿拉善的雪》包括《相拥》《家雀》《黑面条》《阿拉善的雪》,四部中篇小说完整构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主人公家雀童年、少年、青年三阶段的命运写真。汪泉老师的小说很注重选材,他写老芦家的不幸,大力帮助老芦的人其实是老芦怨恨的人;他写家雀没有学费,默默帮助他的人却是“扒火车去沙漠偷发菜”的人,视角自然有了新意。这部小说不仅有来自西北的民间思想缭绕,还带着特有的地域文化气质,从容道来,让生活自然呈现。

作者擅长写乡民的“隐痛”,小说中,老单、家雀、老芦、朱二等人物都有各自的“隐痛”。《家雀》中的朱二,得知12岁的小玲失身,原来是15岁的儿子朱尕兔造孽,朱二无颜见人,但还是让孩子逃跑了。作者没有花太多笔墨写受害方去质问加害方,而是在整个第三部《黑面条》中,细描尕兔在考验来临前的成长经历。在兰州漂泊四年当中,用足够强大的人格去压制住原生的脆弱人性,尕兔做不到,直到他遇见长大后在兰州打工的小玲。缠绕尕兔的“隐痛”其实是有力量的,要么毁灭,要么重生。喜欢上小玲,让尕兔有了“面对世界的信心”,他最后去自首了。

读者看到的是尕兔的摇摆、挣扎和拉住自己的努力。人性的伤口暴露了,需要去缝合它。尕兔的人格成长寄予了作者执着的道德理想,体现了一个作家对现实关怀、社会责任的理解。

作者采择口语中的单音词,如“锁”住脚步、将“挓”着的空手叉在腰上、三喜娃的脸上“苫”了一块赤红的布……传神的笔墨中流淌着纯朴的质感。打动读者的,还有“景随人移”。《相拥》里有一位猎人叫张狼,他带着避洪灾的孩子们,家雀帮着念了消灾的卷,回到村口时,家雀听见三姐的喊声,“那声音之上,是南山;南山之上,灵山的头上还戴着一顶白帽子,一团雾气未散,像一片祥云,在朝阳里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家雀感觉在避灾时受到了很高的礼遇,所看之景也变得丰沛美妙。《家雀》里的老单“不知老芦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他还在愁儿子的学费究竟从哪里来”,夜色中,“天上的星星越来越亮,像一颗又一颗饱满的泪珠,随时会掉下来”。作者深谙心理描写的“真相”,他是用视觉来表达的,“星星像泪珠”,这是一个表达无限延伸愁苦的意象,这里的语言色彩是洁白的,气味是冷冷的,让人心颤。《阿拉善的雪》中尕喜和家雀挤在一个露营的被窝,他们希望以后不再受苦,两人在被窝里狂笑,此时的外面,“黑夜呼啸而来,狂风和沙粒相伴,浪漫奔走”。这里也没有所谓的“心理描写”,而是用听觉来完成,是非常打动人心的。

这部小说也有对“张狼掏狼崽”“偷发菜破坏草场生态”等的批判,但作者的落脚点在于对纯朴的乡邻善心的礼赞,他努力呈现给读者的是:人与人共通的善意是可信赖的,人世间除了苦难,还有隐蔽的美好。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 上一篇:心有诗,何惧岁月荒凉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