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关于江南风物的诗意解读

甘孜日报    2022年08月24日

◎彭忠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唐代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后念念不忘,日夜盼望着能再次回到杭州,或在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或在杭州城东头城楼上欣赏起起落落的钱塘江大潮。诗人在一刚一柔之间,给我们刻画出了杭州让人称道之处。白居易出生于河南,辗转在长安、九江、忠州和洛阳任职,也曾在杭州任过一年多的刺史。相对于李郁葱来说,白居易不过是个杭州的匆匆过客。

李郁葱笔下的杭州乃至江南风物,具有鲜明的个人记忆。譬如他在《在远处,这水所流过的开阔之地》中写道,“童年时,从杭州去塘栖走亲戚是要坐运河船的,这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远行了。天还没放亮,我便被父母催促着起来,去塘栖航班的时间就要到了。在船上有一种人在旅途的恍惚,尤其当沿途河埠头那些洗衣妇的面容一掠而过时。”可见,李郁葱童年时就住在杭州,自然杭州会给他留下更加厚重的记忆,比如大运河上沿途洗衣妇的模糊面容。

李郁葱最近出版的《盛夏的低语》包括时序、庭内、院外和人间世四部分,收录了《行到水穷处》等二十七篇长短不一的文章。该书笔力集中于江南风物、人情,在气候和地域里寻找个人的记忆,让独特的江南在有温度和深度的文字中徐徐展开,展示出一种缓慢、悠闲而惬意的生活状态。作者把这本书作为一座丰饶的庭院,并以一种独特的声音抒发出对这座庭院的诚挚感情。作者建筑起的这座纸上的江南庭院,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在对江南一些地域的行走和深入中,尤其在对时间的触摸和凝视里,诗人试图以文字塑造出灵魂中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无尽眷恋。

以《行到水穷处》为例,本文分为密云不雨本来寺等五个小节。这应该是李郁葱的行文特色,一篇长文往往划分为若干小节,这样读者更容易理解文本所要传递出来的内涵。在灵隐寺看熙熙攘攘的香客,思索人生的意义,我们将要去的所在会是个什么模样。而在西湖白堤,当看到秋瑾的塑像时,作者感觉这塑像和风情融融的西湖并不搭调,甚至有些突兀。这就是李郁葱笔下的杭州,姑且不论这些感悟是否合理,但于普通人事景物中有所思,这就是我们的学习之处了。

作者在后记中谈到,“这些时间里的碎屑,恍惚且温暖。这是关于个人的,也同时来自某些暖昧的光阴。我要重新面对一个已然陌生的自己,那些青春、那些困惑……”本书中的文字跨度近二十年,时过境迁,作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静止于时间的河面上,让人感到仓促和慰藉,但并没有太多的忧伤。作者认为它们是一种重现,而这种重现有如持续的抵达。本书是一部触摸江南气候和风物的私人地理学。很庆幸,作者能够将这些文字留存下来,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南。



  • 上一篇:迷人的深海探秘之旅
  • 下一篇:叩开艺术之门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