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纸上烟云》:将文物修复的光照进了创作

甘孜日报    2022年04月14日

◎钱飞遥

国内首部以古书画修复为题材的解谜小说

古人以“烟云”指代书画,董其昌曾言:“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云烟障眼,悬疑顿生,《纸上烟云》的故事就从一幅旷世名作开始,拨开了古代书画背后的重重疑云。

清代扬州书画修复匠人吴墨林为康熙修复了污损的《千里江山图》,后入宫为皇家书画做修复工作,并被任命为图籍司主事。吴墨林表面是修复匠人,实际却是假画贩子,他临摹的书画以假乱真,但逃不过宫中图籍司副主事刘定之的法眼。二人在宫中暗中竞争,尔后在雍正夺位中因修复有污渍的遗诏而立下汗马功劳,又领命南下寻找惊天宝藏。两位修复工匠与一众江湖异士,循着藏匿在历代名家书画作品中的线索,在寻宝鉴宝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历史背后的真相……

《纸上烟云》是国内第一次以书画修复为题材的小说,它融合了古书画鉴赏、书画修复、解谜等多种元素,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环环相扣、层层揭秘的悬疑小说特质。可以将这些元素成功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独一无二的古书画悬疑作品,得益于作者作为一名古籍文物修复师的身份。

作为一名国家纸质文物修复师,李屹东面对珍贵的古籍孤本时总是小心翼翼,对着发黄变脆、薄如蝉翼的纸张不敢大声喘气。但是在文学创作中,他以“南北颠”的笔名,在小说创作中天马行空,肆意地把对文物修复和古书画的热情挥洒得淋漓尽致。

将文物修复的光照进了创作

古籍修复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匠人之活,书画装裱工作枯燥且考验耐心、专业性又强,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往往独自与故纸堆作伴,难免清冷孤独。历史上关于古籍修复的记录也不多见,经学者钩沉爬梳,才对历史中修复工匠的事迹有了一些了解。如唐写本《佛名经卷第十三》有题记:“沙门道真修此经,年十九,浴(俗)姓张氏。”道真是五代宋初敦煌三界寺管理佛经的一位僧人,他收集了各寺损坏的古经文加以修补,重建了三界寺藏经,也是敦煌文献中有记载的唯一一位修复工匠。自古以来,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古籍修复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存而付出过自己的心血!

《纸上烟云》的作者李屹东曾在央视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的镜头下展示了他的日常工作中鲜为人知的一面。这部纪录片采访了数十位国内一线古籍保护专家与学者,记录他们在古籍修复工作背后的付出与坚持。作为一位年轻的80后古籍修复师,李屹东站在一幅色彩脱落严重的帛画前,凝神屏息地为画像全色。古籍修复师与作品之间,就如进行着一场跨越历史维度的对话,只有他自己才能心领神会。

在小说中,他将自己古籍修复师的工作经验和对古书画的理解,投射在两个清代宫廷修复工匠身上——吴墨林和刘定之。这两位匠人对书画修复的技艺和对书画鉴赏的认识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一个市井匠气,一个清高迂腐,但对书画都怀着狂热真挚的感情。他们之间互相较量,是艺术上的争持;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决裂,是权力与艺术之间的博弈;他们在寻宝与解谜之中,探寻的是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

作者不仅将文物修复的光照进了创作,点亮了国内小说关于古书画修复题材的空白,更以天马行空的大胆构思立体化了历史上众多不为人知、无文字记载的书画修复匠人的形象,让他们的脸从故纸堆中抬起来,对着我们嬉笑怒骂,活生生地呈现。同时我们也在作者的文字中思考:艺术的价值是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修复匠人为什么甘于坐冷板凳,为什么执着于薄薄的一张纸上,为修旧如旧而费尽心思?

悬疑元素与书画修复技艺的融合

《纸上烟云》虽被归入悬疑类型小说的范畴,但小说题材与内容都极具文人气质和传统文化底蕴。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充分体验到处处巧设悬念、情节跌宕的阅读快感,又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质。作者将古书画修复技艺的手法和门道通过匠人吴墨林的作伪和修复情节呈现得精彩绝伦,又经过艺术加工,使故事更具可看性。

比如书中写到吴墨林为讨好刘定之,投其所好而仿作朱耷的《鳜鱼图》,作者就在情节中融合了做旧的窍门:“吴墨林回到家中,紧闭房门,取出纸笔,构思片刻,濡墨挥毫,不多时便画了一条鳜鱼,又仿着朱耷的书法,题了名款。从囊匣中取出一个大木盒, 翻找出朱耷的假印章,按了印泥钤盖上去。他的造假技术已臻于化境,不过半个时辰,就如行云流水般造出一件假画,略一扫视,觉得纸墨少了点旧气, 于是在厨房熬了一锅猪油,将这张画悬挂在灶台上,用慢火熬煮猪油,烟熏了一晚。待到天明,那鳜鱼图果然裹上一层旧气。”

又如作者写到吴墨林为康熙修补《千里江山图》时写道:“吴墨林长舒一口气,连夜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还剩下关键的一步。只是这一步,还得确保没人看到,要是皇帝知道了这一步的程序,难保不会龙颜大怒。只见他偷偷摸摸用手指沾了点唾沫,在自己的胳肢窝里搓下来一点泥垢,然后用这点泥垢,在新补的绢丝上反复摩擦,那鲜艳的颜色慢慢就没了火气。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不太满意,又用手指在头皮上磨蹭了许久,刮下来一点头油,涂抹在补绢上,反复数十次之后,新补的绢丝竟然被头油蹭出一点儿包浆的柔光,到这时候,才算大功告成。”

这些专业的书画修复技巧对普通读者既显得陌生,但又妙趣横生,吸引着我们一步步地走向书画修复匠人的独特领域。

这部作品的另一惊喜之处,是作者为小说解谜情节而创作了多幅书画作品。作者毕业于中央美院,谙熟中国古代书画家和流派的特点,因此他在小说中为解谜和情节需要而创作的书画不仅为作品增色,而且还让读者可以一窥作者的丹青技艺和才华。


  • 上一篇:新世纪以来的藏族儿童文学
  • 下一篇:谷雨熟樱桃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