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一场精神与灵魂的对话

甘孜日报    2022年04月05日

◎彭忠富

《庄子·大宗师》载:“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何谓江湖?就庄子而言,指的是的广阔逍遥的适性之处。而在北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江湖,则用来指民间社会,即远离朝廷的地方。高人隐士不甘于受朝廷指挥控制,鄙弃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遥于适性之所。因此,江湖也被近代武侠小说,引为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在彼处,有着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专栏作家樊国宾说,他读金庸《天龙八部》,觉得乔峰的浩荡博大、虚竹的向死而生、段誉的深情专注,乃是一个大英雄身上的三个影子。樊国宾的导师丁帆也读江湖心仪有加,他曾经借《水浒》调侃自己:“我做人的原则是宋江的义,李逵的嘴,鲁智深的爽,吴用的谋,卢俊义的忠,林冲的情……”丁帆有一枚闲章叫“仁慈江湖”。这四个字,庄重内敛,又有不露声色的对立的张力,仁慈与江湖,风马牛不相及。此章极少钤用,一日盖出,必有极深用意。

从江湖里面发现仁慈,或将仁慈注入江湖,这可不得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人生大义存焉,一下子将某种久远失衡的价值,平衡过来了。樊国宾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人,半是庙堂半是江湖。他一路秉承的读书理想乃“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他从未自我框限过专业或职业,而是以“君子深造自得”为准则,笃定践行知行合一的“士”的修为。樊国宾认为,仁慈构成一个江湖,它就具有一种力量。作为“软弱”的写作,瞥见自我的“虚无”和“荒诞”景况的思考或写作,不用说就是一种大解放的力量。

樊国宾最新出版的《仁慈江湖》分为上下卷,分别有《师父》《父亲记》等21篇文章。作者通过叙述与父亲、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阐述了对“人生江湖”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荆轲、宓子贱、卢承庆等古代传奇人物的解析,抒发了对传统江湖精神的奇异感喟;通过对赵元任、高二适、王澍、顾随、黄永玉、王世襄等人物身上江湖气质的描摹,传达出对“君子雄健、廓然大公”精神境界以及“鹰之轻盈、向死而生”的价值观的积极倡导。

在《师父》这篇文章中,作者倾注深情地写了倡导与血腥江湖对立的仁慈江湖的导师丁帆先生。丁帆有句名言:“读书是师生,出门即兄弟。”丁门更注重中国传统建筑典籍《营造法式》里那种对精神底座的塑造,折射在学生的普遍气质上,反映为一种共同的“快活中的沉毅”。樊国宾说,他感谢北大和南大这十年读书给予他的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人能笃实,自有辉光”的道理;一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基于个人尊严的精神自由。“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师父之所以为师父,因为他是山上那个度众生者。

这是一场精神与灵魂的对话,让我们对江湖会有全新的认识。因为在樊国宾先生的文字里,我们也能找到那种失传已久、令人感佩的高贵与自由。


  • 上一篇:跨越时空的诗性共鸣
  • 下一篇:品读苏轼的斑斓人生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