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人在阿须

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06日

   ◎韩晓红

   写在前面的话

   甘孜是一块吉祥圣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因与格萨尔史诗的不解之缘,开始了我的寻找格萨尔之旅。为了研究格萨尔史诗,我相继遍访了全州五分之四乡镇村,基本完成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格萨尔史诗田野调查的工作。之所以我在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中有一定成就,取决于勤劳质朴的甘孜州人民的养育,取决于甘孜州人民传承的丰厚文化的哺育,取决于甘孜州人民的先祖们积累传承的格萨尔史诗。由此,在这里呈献给读者的这组文稿,不啻一席珍馐盛宴。

   散文诗是一种特别的体裁,举凡文化内涵、人生感悟、山川风物、历史足迹诸多方面几乎无所不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极富诗意的表达。行文中,偶有骈赋文风,或自由晓畅,或浪漫洒脱,情景与历史的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理性与意象水乳相融。但是,无论怎样的表达技巧,也不能尽皆倾诉我对那片土地上的人们赋予我的养育之恩,也不能充分表达我身临其境、亲临其中的感激之情。

   文稿依循我的行走时序,诸多乡镇村乃至山河峡谷沟壑都是沿用旧名,尤其行政区划的变更,我的记述会有一定出入,诚望读者见谅!

   编者按

   韩晓红,又名嘉察·洛绒曲吉,四川隆昌人。在近四十年的甘孜生涯里,执着开展格萨尔史诗田野调查,走过了甘孜的山山水水,首创格萨尔史诗文化学科建设。本报开设《陪你游甘孜》栏目,陆续刊载韩晓红在行走中写下的随笔及散文诗等作品。

    ——阿须,藏语意为“富庶之地”

   我在甘孜州生活了近四十年,一边工作,一边开展格萨尔史诗田野调查,去了很多次德格。

   德格的阿须和石渠的洛须相传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

   我在阿须小住了一段时间。阿须的夜晚静谧,睡眠很好,一觉到天亮。然而,叉叉寺鼓声却令我思绪万千。沉宏粗犷的鼓声很是富有韵味。由此我想起了牦牛,这种天天与我亲近的动物,鼓声正是来自这些生动活泼的牦牛,牛皮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无疑承载着许多关于生命的意义。那声音从寺里飞扬出来,诠释着灵魂世界的内涵。

   阿须人毕生与牦牛相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充盈着与牦牛亲近的细节。牛头经过处理后被供奉在正屋墙壁上,庄重富有图腾意义;阿须人用牛角梳梳理秀长的黑黝黝的头发,连同思想都沉浸在与牦牛亲近之中了;饰物里也串着用牛骨制作的工艺品,挂在脖子上或缝缀在衣服上,这不仅是一种虔诚的仪式,也表述了与牦牛亲近的情感。在阿须人眼里,牦牛骨并不仅仅是一种骨头,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硬,他们把对牦牛的情感深深地祭典在牛骨上,让牦牛存活在他们的生活中,伴随着生生世世。

   扎曲河横躺在阿须草原里,河水鲜活清亮,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滋养着阿须草原。草们以站着的方式增加了阿须诗意般的意境和生活的厚度。下雨季节,扎曲河异常活跃,有些浑浊的河水奏鸣着混沌高亢的音符,依循着属于阿须草原特有的节拍兴致盎然地诵唱着。人在扎曲河畔,连同思想都会一并沸腾,忘记了价格的意义,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只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融入了阿须草原的存在里,眼眸里的所有都演绎着生命的重量。

   阿须的夜很迷人。人在木屋里,眺望窗外,呼吸着扑窗拥入的清新空气,情感的灯笼在草地上一路奔跑,这时很难分清夜色是泥土,还是泥土是夜色。而情感的灯笼就在这样的模糊情怀里闪烁着光芒,与天空里的星光遥相辉映。

   牧归的人在木屋里亮着灯,和我一起呼吸着阿须草原清新的空气,一起分享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轻盈的灯光如受孕的孕者在夜空里满怀希望,期盼着诞生光明。生活就在这样的白昼与黑夜里转换着,有着母爱般的温馨,有着光明的灵魂。

   生活满是光明的结构。青草就是光明的符号,符号一路奔跑,一路徜徉,把理想与幸福连成广袤的一片,去了远方!


  • 上一篇:奶奶的烤火盆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