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地震无情人有情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29日

◎楚江舒

13年前的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会同老领导和州级农口部门的许多同志,正在G318线理塘段开展工作。大家忙完工作之后,已过中午一点半了。按照惯例,老领导和工作组及县上同志一起就近在G318线旁一餐馆午餐。大家正吃着,突然我发现桌子上的汤在晃动,然后整个房屋和桌子都晃动起来。我还认为是晚上加班熬夜导致的眩晕,可马上发现其他同志也有这个感觉。顿时,大家都意识到是地震,迅速有序地跑出餐馆,站在G318线正在改造的宽阔路段。

地震的波动如一列列火车,从远至近轰隆隆的传来,地动山摇的力量让整个勒通草原,特别是G318线都有晃动。许多同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州内的康定、炉霍或者道孚等县份是否发生了大的地震?纷纷关切地电询这些县份亲友们的情况。很快,消息传来,是兄弟州阿坝发生了大地震,且灾情十分严重。

13年过去了,忘不了汶川“5·12”大地震带给国人的创痛。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因为8.0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投入了抗震救灾中,特别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深入余震不断的震中灾区,救援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从地震发生至2008年9月11日,全军14.6万名部队官兵,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出动,全力挺进余震不断的汶川地震灾区和北川地震灾区等,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来规模最大、兵力最多、速度最快、机动范围最广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昼夜兼程赶赴灾区,承担起抢险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歌。那一抹绿成为国人和世界为之瞩目的钢铁长城和坚强臂膀,托举和搜救出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

忘不了,2014年5月17日我们甘孜州第一期递进班培训的同学,利用周六专程到北川地震遗址缅怀的情景。那是汶川地震六周年后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仍然保留着灾后残垣,几乎被夷为平地的老县城,成了“北川地震遗址”。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地震遗址、公祭北川、北川中学遗址附近总理情怀;昔日繁华的商业街、茶厂、寺庙、汽车站石下老街满目疮痍;被滑坡掩埋的老县城中学悲情……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祭拜,敬献了菊花,寄托哀思。当听导游讲到派出所干警左宜在地震来临之际,紧急打开看守所放了2名看押人员,自己却以身殉职。以及顶呱呱超市义举等一个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动人故事,无不为之动容。坍塌的楼宇和街道,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让前往者阅读自然、阅读历史、阅读苦难。那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人物和故事成为永恒。缅怀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类在大自然,尤其是灾难面前的渺小,以及国家和群体的伟大。进而思考到要敬畏生命,科学防灾避灾,加强避险演练等……在现场,自己还作了首诗缅怀悼念:

汶川地震六周年,

抚今追昔悲恸怀。

旧貌新颜交相在,

大爱涌现中华间。

忘不了,第一支挺进汶川县城救援部队的200勇士历经31个小时的生死挺进,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在汶川与外界隔绝33个小时后,踏入汶川县城的那一刻,他们听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掌声”。

忘不了,4999米高空的“惊天一跳”,机上的15名首批伞降队员,没有人知道跳下去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因为这是在4999米的高空,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

忘不了,19岁的战士荆利杰在绵竹的武都小学救援中发出的“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的大声跪哭。

忘不了,2008年5月15日,在北川县城参与救助的解放军官兵发现儿童的照片,忍不住痛哭;在倒下的建筑物中,一面国旗屹立不倒。

忘不了,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最痛心的一幕:一名遇难学生手里紧紧地攥着一支笔。全国人民看到照片后无不心痛哽咽。孩子,希望你在天堂能够好好的!

忘不了,山体垮塌,乱石翻滚,一条转移被困人员的必经之路被埋,再加上泡了一天一夜的雨,泥泞难行。在转移被困人员时,救援官兵用身体搭起人梯,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

忘不了,2008年5月13日,四川北川,刚刚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的3岁儿童郎铮,向解放军敬礼表示感谢。这一次敬礼,以生命的名义。

忘不了,2008年5月15日,绵竹市汉旺东汽中学,灾难过去80个小时,男孩终于被救援人员抬出废墟。他说,“叔叔,我想喝可乐”。

……

13年前,汶川地震让我们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13年后,重建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一座座生机勃勃崭新的城市已经阔步前行。13年岁月冲刷,非但没有磨去时光的印记,反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国家的制度优势、人民的家国情怀,以及中华民族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精神禀赋。当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震中不少人心里充满惊惧,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四川前方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形成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工作机制。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抢险救援难度最大的地震救援抢险迅即展开。震后不到3小时,四川全省四级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不能忘记,紧急关头,全国各路救援大军迅速赶赴四川灾区抢险救灾。航空、铁道、公路等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调集飞机、机车、车辆,快速编组专列,加强铁路、公路交通保障,实施空中和地面立体输送,将各方救援力量和重要救灾物资、救灾装备送到灾区。不能忘记,地震20多天之后,国务院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几天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只有我们的国家,只有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危难袭来时展现如此大爱、如此情怀、如此担当,彰显中国特色举国体制磅礴伟力。

如今,过去13年了,期间多次因工作关系到过阿坝州汶川、茂县等地,亲眼目睹当年在大地震中被撕裂的家园已经重建,从大地震中走出来的幸存者也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当时受灾严重的汶川、北川等地如今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曾经支离破碎的城市抚平了满身伤痛,已经重新屹立于希望之中。

今天,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不乏从汶川地震中走出的孩子。当年,17岁的刘佳被部队官兵从学校废墟中救出来时,就许下长大后也要像解放军一样帮助更多人的心愿。12年后,她已成长为军队医院的一名文职人员,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奔赴战疫最前线。同样,汶川地震时被白衣天使救活的初二小女孩焦祖惠,现在也是一名护士,当她从电视上看到湖北人民的处境就像12年前的四川时,就主动报名来到孝感,投身战疫一线……从中,我们看到的是薪火相传,看到的是精神血脉的赓续,看到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发生汶川地震之后的第二年,5月12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关注与诉求,也是提醒国民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地震等灾害预报水平,构建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才能安慰在地震中遇难同胞的亡灵,聚集更加强大的中国力量,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更加坚实的依托。

伤痛虽已远去,记忆铭刻于心。13年里,我们从未遗忘过。大地震带来的伤口虽已愈合,但无尽反思却不会结束。在思与痛中刻写时日,也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请别忘了,是谁,给了我们重新出发的底气和勇气。


  • 上一篇:洮河源笔记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