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古画里的萱草

甘孜日报    2021年07月16日

◎路来森

中国人,喜欢“寓意于物”,而一旦某“物”,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也就特别招人喜欢——既入得诗,又入得画。

萱草,即是如此。

萱草的“寓意”,至少有三:一是鲜明的季节特征,二是“母爱”的象征意义,三是“忘忧”的寓意。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寓意,所以,不仅书写萱草的诗歌多,以萱草入画的作品,也不少。

可萱草花,究竟是开放于春天,还是夏天呢?就现今的季候特征而言,似乎南北方不太相同:南方,萱草花大多开在春天;而北方,萱草花则大多开在初夏。但在古人看来,萱草花,似乎总是被认为“春之花”的。

五代画家徐熙,画有一幅《溪岸鸣春图》:

溪岸边,垂柳探出三两枝,婆娑而下,枝上一鸟,似黄鹂,引首而鸣;柳树下,黑石三两块,崚嶒累累,错落分布,乱石丛中,蜀葵两株,红白两色,串串而放,哗然夺目;萱草三两株,花箭窜出,花朵蓬松于花箭之上,或含苞待放,或灿然盛放,其中一朵,则呈现出萎蔫状。

若然在北方,蜀葵、萱草,俱为“初夏之花”,可因为徐熙是南唐画家,所以,蜀葵、萱草,就自然作为“春之花”,开在他的《溪岸鸣春图》里了。

宋徽宗赵佶,画有一幅《腊梅山禽图》:

腊梅一树,主干,瘦枯而僵硬,枝条三五根,亦是瘦削而单薄,枝条疏疏,枝上花朵,亦是疏落之极,花,仅七八朵而已。七八朵花,散乱于枝头,萧寒之气,扑面而来。枝上,白头翁两只,一平卧于枝头,目视前方;一扭头回望,目光与卧鸟相呼应,左翅微张,作抖翅欲飞状。梅树盘根处,萱草两株,叶片纷披,花箭窜出,花,或灿然而开,或含苞待放,春意潇潇。画面左下角,则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很显然,腊梅和萱草,是不可能同时开放的,所以说,这幅画更大程度上,彰显的是一种象征(或“言志”)意义——春天的象征意义,赵佶对绘画一往情深的志向。可是,这幅画,实在是太过“素淡”了。白色,成为了主色调——白的梅花、白头翁鸟儿、白色的萱草花,甚至于连画面的背景,也泛着苍茫的白色——画很美,可让人观之,总觉得它其中,似乎孕育着一种“悲情的危机”。

上面两幅画,萱草的表现,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特点:作为衬景,在底处,与高处的景象,俯仰相望。萱草花,扎根于地面,颇有一点大地母亲的象征意义。

清人蒋廷锡,画有一幅《蜀葵萱草花》:

画面,别无杂物,唯蜀葵两枝,萱草一株,花开一朵。蜀葵,花色两种:粉红和深红。萱草,则只有花儿一朵,色为红色。整个画面,花开艳艳,润色丰腴、饱满,喜气洋洋者矣。画面中,虽然萱草只有一朵儿,但花葶挺然,花开盛然,望之,真真是叫人“忘忧”也,忘忧也。

画萱草,最特别的还是八大山人。他笔下的萱草,花形特别,寓意更特别。

八大的萱草花,常常只是一株或者一枝花,破空而出,无根无系,孤零零的一株萱草,独占整幅画面,傲然,倔然,特立然。而且,八大山人画过多幅萱草花,但每幅画的样子,几乎都一样:花一枝,花朵四五,已开未开,杂然相间;叶仅四片,轻微弯曲,似人微弯的手指;从叶片中伸出的花朵,如从指间溢出,而开放的花朵迎风微笑,灿烂艳灼,如同向人示意。所以,有研究者就认为:八大的萱草图,重在写意,暗喻“佛祖拈花”的故事——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八大“小中见大”,正所谓“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也。


  • 上一篇:金沙江畔的真达
  • 下一篇:蝉声

  • 本文地址: http://kbcmw.com/html/wh/kcwh/7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