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画出“新概念” 唐卡之“心”——走近耷·琼培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31日


新概念唐卡《一叶世界》。

新概念唐卡《树·火》。

新概念唐卡《红黑白》。

新概念唐卡《时空》。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李娅妮/文 耷·琼培供图

   打开心灵枷锁的传承人

   午后,走进成都市环球中心“耷·琼培艺术空间”,暖阳与藏香的搭配,给人别样的静谧。得知记者来意,耷?琼培热情斟上茶,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耷·琼培出生于我州理塘县,后进入长青春科尔寺和甘丹寺深造。这期间,他学习佛法,也学习画唐卡,到16岁时,他就能独立绘制出四臂观音唐卡。

   与所有唐卡学习者一样,刚开始,耷·琼培会严格按照传统仪轨和度量要求绘制唐卡。不过时间久了,面对机械般的重复绘制,耷·琼培有了新的思考:

   唐卡诞生于千百年前,必定符合那个时代人们的理解。但到了今天,千百年前的理解是否还能激荡现代人的心灵?从传统唐卡的规整布局、繁琐细节和具象化描绘中,今天的人们是否还能体会藏文化的真谛?

   为解开疑惑,耷·琼培进一步研究了早期喜马拉雅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早期喜马拉雅文明的艺术创造,在一定程度与现代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结合唐卡绘画、传统国画及西方绘画理论,自创新概念唐卡,为传统唐卡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

   自2007年萌生创作新概念唐卡的想法开始至今,耷·琼培已完成300余幅新概念唐卡的创作,并开展相关画展、论坛共20余次。这些作品中,表达哲学和佛陀空性思想的占据了“半壁江山”,表达心理学和占卜学的则构成了剩下部分。

   耷·琼培介绍说:“在新概念唐卡中,慈悲、智慧、勇猛之力是通过一朵花、一片云、一条河、一捧沙来展现,每幅作品都有崭新的理念、巧妙的构思、简洁的构图、抽象的符号、象征性的语言和装饰化的风格,总体来说颇有清新之意。”

   按照耷·琼培所说,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副唐卡画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据了解,该幅唐卡画名为《红黑白》,整幅画旨在表达无所谓手腕的黑白,艳丽与秀雅,完美与尊崇,源自手心的花茎就会被洁净的细流滋养,最终盛开莲花簇簇。

   为进一步划分新概念唐卡与传统唐卡,耷·琼培还谈到了唐卡的历史。他说,传统唐卡分为初期和成熟期。其中,初期唐卡是神像、圣坛内的装饰圣物,出现于两千年前的古代象雄时期,受古象雄文明影响,藏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被称作“精华”,初期唐卡正好是圣物的“精华”,是一种无形的根。成熟期唐卡则始于8世纪中后期,许多卷轴平面画从初期模式中脱颖而出,约1米长60厘米宽尺寸的唐卡是成熟期唐卡辉煌的开序,颇受人们喜爱。

   综上,新概念唐卡的出现,无疑为新世纪唐卡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完成了对传统唐卡的传承和发扬。在耷·琼培看来,传承和发扬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从艺术和思想的角度讨论,传承有时也成了无法逾越和超脱的枷锁,无法在流动中革新,这不利于思想的变迁、升华,最终导致创新和发扬无法进行。因此,他希望在新的时期,人们能超越陈旧固化的某些传统观念,打开心灵枷锁,为人类绘画艺术奉献一份公德心。

   接轨时代审美的探索者

   从《碉楼密码》《名堂越多越荒唐》《突破幻想》到《前意识与无意识》《茶马古道》《见性刹那即是真》……在耷·琼培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幅幅首次见诸网端的新概念唐卡,与记者之前在耷·琼培艺术空间工作室看到的连壁挂轴,一脉相承。同样是线条与元素的表征、符号与象征的观照、生趣与思辨的解构、诗性与音律的合拍。

   得益于不拘一格的现代审美“加持”,一改传统唐卡的量度、仪轨、程式、规矩,新概念唐卡用笔克制、色彩清新、画风自由、留白大胆、手法先锋,既给人以“新概念”又予人以“心概念”的既视感。

   缘何,向来对唐卡绘画艺术知之甚少的记者,会对新概念唐卡葆有强烈的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兴趣?回想当初的采访,与耷·琼培几番对话下来,可窥其中因由。

   耷·琼培拥有不少身份认证,譬如:“新概念”唐卡创始人、传统藏文书法艺术传承人,歌者、画家、诗人、学者,乃至当代艺术家等不一而足。而在他看来,与其“对号”上述任何头衔,毋宁说自己是唐卡沿袭至今的新时代探索者之一。

   对此,他解释道,探索的主要方式是“接轨”,这是符合时代变迁进步、审美观念更迭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创新,即是:从继承中发展而取得的;至于在发扬的过程中该如何“接轨?”耷·琼培给出自己的答案:“因时代不同地域有异,唐卡绘画艺术应从形式、内容、功能诸多方面,都做到与时俱进,新概念唐卡须得顺势而为。”

   诚如耷·琼培所言,唐卡绘画艺术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的、常见的唐卡大都是饱含佛教深意、精致绵密的复杂图式系统,从诞生之初起就致力为宗教服务,有着极其严谨的规格、范式、套路,千百年一直中规中矩地表现着佛教中的菩萨、本尊、护法等形象以及密续、坛城等内容。

   历来的画师更是小心翼翼地遵循度量经的约束,精细化地绘制神佛的三庭、五眼、手印、坐姿、法器,就算偶有突破创造,也大部分是针对用色、运笔、背景等细枝末节处几无可见的发力。按照传统,画师甚至都不会署名。

   略显严苛的表现形式、缺乏新意的表达内容、一成不变的宗教功能,令唐卡在藏地以外的人看来十分神秘难解,充满了晦涩感;就连藏地善男信女看来,也满是距离感。这就注定了唐卡绘画艺术必须守正创新。

   耷·琼培,恰逢其时,便毅然选择做了这样一位探索者。

   作为藏族人,同时又是藏传佛教僧人,他的艺术创作,精神内涵仍然是在致敬传统的神性。但他的表现手法又十分超前,不同于匠人作画,他热衷“接轨”中国山水画写意的神韵和西方现代主义图式的练达,营造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灵动有趣又意味无穷的图像世界;可以说,在某些方面,耷·琼培的创作直追西方前卫艺术。

   或现代或古典或童趣或怪诞,无论耷·琼培笔下的画作浓淡深浅、层次各异,无疑,他都试图打破了传统唐卡在功能上服务宗教的限制和边界,将其搬下神圣庄严到高不可攀的“神坛”,而成为一件件“接轨”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市场需求、大众消费的,且兼顾审美性与欣赏性并存的艺术品。

   不同于传统唐卡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唐卡,新概念唐卡更注重运用象征派和抽象派的表现形式,表达当下具有普适性的内容,以抽取所需的艺术养分和生命感悟。

   早于2017年,耷·琼培在北京举办个人新概念唐卡艺术展,就已获得了美术界及藏族寺院画家的支持与认同。在其作品 《度母》 中,度母全身赤裸的形象完全打破传统唐卡的佛像画法,她不再持有特定的手势和法器,人物面部画法趋向当代审美,皮肤也不再是绿色,而绘之以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

   乍一看,俨然一名寻常的邻家美少女。画面主体除了度母、一座山和身下的毛毯外,仅于最侧边写上藏文、盖上印章,便无任何需要宗教知识背景来认识画面的元素,极为通俗简洁。

   耷·琼培说:“唐卡起源于青藏高原,已有几千年历史。想要打破延续至今的法度规范,自由畅快地绘出画者内心的感知感悟,绝非易事。回望过去十多年,我像是在日光照不透的森林里走模模糊糊的路,不停打岔,摸爬滚打,好歹找到了一条长满花的小径。”

   链接心内物外的梦想家

   除了位于成都环球中心的耷·琼培艺术空间,北京、上海等地也都陆续有了他的工作室。不过,耷·琼培并不止步于此。他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在上海经营一间博物馆,展示自己的画作、书法、藏品,让世界有个窗口走近藏地,也让世人有座桥梁亲近藏文化。

   “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耷·琼培认为,他自故乡出发,一直探寻藏文化发生的起点,以期不断贴近乃至抵达精神世界的原乡;在此进程中,他特别希望能吸引更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尝试接近、了解有着旷远弘大人文地理的青藏高原,有着神秘久远宗教信念的雪域藏地,有着极度追求审美体验并把生活高度艺术化的“第三极”疆域。

   耷·琼培眼里,博物馆是内含乾坤、当仁不让的最佳载体。他表示,现如今,旅游爱好者、社会公众闲暇之余,不乏迸发出去当地博物馆转一转的念头。博物馆早已成为历史文化的集聚地;千百年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博物馆存留、汇聚、展示、宣传,成为历史的载体,也是文明的“聚宝盆”。

   “这是一个文化传播最便捷的时代,也是文化消费最碎片化的时代。因此,我期盼更多朋友踏进博物馆,站在作品、藏品面前,细细欣赏、慢慢品味。”耷·琼培说,为此,他和他的作品甘愿并致力成为一座桥梁,得以让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藏地艺术家的创造,以及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牟尼宝珠。

   言及于此,他例举道,传统唐卡精致壮美得震撼人心,但现代人往往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现代人太着急了,几无耐心去钻悟传统唐卡中精深的道理,所以他深感有必要通过一座桥梁,让人真正进入唐卡绘画艺术世界。

   而耷·琼培创作的新概念唐卡,能通过化繁为简,消除心理上的疏离感,恰是这样一座勾连人心和人文的桥梁。一方面,画面中大量采用的藏传佛教意象,如海螺、法轮、如意宝等,便于受众离唐卡艺术所传达的精神近一点,再近一点;另一方面,各个元素的组合、排列、融汇,力求另辟蹊径、创新表达,当然不忘内涵外延的考究。

   “成百上千年来,大众的审美情趣从不能绝对左右艺术家们的创造。但是,艺术也是需要知音的,一件作品越是受到大众关注,作品传递出来的思想也就愈能被更多人领悟。”耷·琼培自谦地说,他的“新概念唐卡”只能在新世纪新兴唐卡艺术发轫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一千三百年唐卡绘画之法脉注入一小股新鲜的血液。

   在某种程度上,耷·琼培谦和的创作态度,为新概念唐卡汇集了更多的溢美之辞。著名美术评论家杰夫·瓦特所曾说:“耷·琼培的很多画都只有标题,言简意赅地向观众传递他之所想。但是,如果你只想着揣摩画师的心思和想法,那就与他画新概念唐卡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耷·琼培谈及此,深以为然。他说,他从藏地走出去但未曾出走过,在这片神奇高原上,山是神山、水是圣湖,在神山圣湖之间就是同胞幸福的居所。画新概念唐卡于他而言,是内心生活、也是个人表达。所以,他一直汲汲营营,希求新概念唐卡成为打开受众内心的“开放的作品”。

   看山是山也不是山,即耷·琼培运用个人技艺完成思维哲理和内心情绪的表达,作品本身便具有了除美学以外的信息传递功能,并且有在时空中变化的能力,观者可以凭借个人的心智、修养和作品开启独立对话模式,从而得出自己的体悟和思辨。

   “就如,唐卡中经常出现观自在菩萨代表慈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金刚手菩萨代表勇猛之力,我们已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然若十方虚空中菩萨无所不至,那么慈悲、智慧、勇猛之力未必只能通过菩萨的显相来显现。”耷·琼培坦言自己的艺术创作,旨在为传统藏族唐卡艺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现代艺术世界和普通受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让坚持传统价值的藏族人和藏族传统艺术爱好者满意,同时又让现代前卫艺术圈的人欣赏,更让对欣赏现代艺术作品颇感费解的普通看客有所感。或许,这种向内的交流不只跨越时空的界限、也会在碰撞中寻找到灵性光亮。

  • 上一篇:桑多河畔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