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五到九龙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5日

  ◎ 列美平措

  说起对九龙的印象,还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甘孜州出了个打篮球的罗安安,他来自九龙,那时我还在上初中,知道南路的几个县名,州里很多的县都不知道,因为罗安安我知道了九龙,还知道当时的九龙不通公路。

  1978年读大学后,我认识了两个同学是九龙人。一个是来自邓科县的九龙藏族,名叫鲁志明。一个是来自九龙的回乡知青,彝族,叫胡德明。后来,我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1980年,我家里来了个在雅江工作的九龙人,他是汉族,他成了我的姐夫,从他口里又了解了一些九龙的事。这样,我就认识了九龙的藏、汉、彝三个民族的代表,三个民族在九龙那片热土上和睦相处着。

  1982年8月,我分配到《贡嘎山》杂志社工作,收到很多来自九龙的稿件,一些地名陆续出现在我的眼前:汤古、斜卡、乌拉溪、烟袋、乃渠。一些人名也渐渐从稿签纸上走到我的面前:仁真旺杰、赵堃、阿期的确、俄尼牧萨斯加、俄尼么他、李铭暇、南泽仁、尼克尔他、马尧、高秀清等等。

  1984年,首届《贡嘎山》杂志笔会在康定姑咱镇林业管理局招待所召开,我见到了18位参加笔会的作者之一仁真旺杰。第一眼的感觉,这人像活佛,黝黑的皮肤,胖胖的身躯,一双丹凤眼里透着机智,待熟识之后,总是妙语连篇,把所有人都逗笑了,他却是一脸的严肃。他那一肚子的故事、民间离奇事真令人咂舌。特别是当他谈到九龙时,眼里总是放着奇特的光芒。认识了仁真旺杰,也就断续的了解了很多九龙的人和事。仁真旺杰几次邀请我到九龙,都因很多原因未能成行。如今,故人已逝,但看着书架上的《九龙民间风情》《九龙民间歌谣集》《九龙山水情》《斜卡往事》《华丘寺》《拥抱我的高原》《雪夜残梦》《仁真旺杰小说选》等等,让我非常怀念这位九龙的杰出儿子,他为九龙的文化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1990年起,我先后五次到过九龙。

  1990年5月,我和陈光文骑自行车从康定出发,五天的骑行后到达西昌,而后从冕宁的泸沽镇乘客车到达九龙,。我们在九龙住了一晚,第二天就离开了,当时没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感觉小城虽小,但也还干净安宁。

  1993年,有机会再到九龙了,我们乘坐州委秘书长、里伍铜矿指挥长刘永福的车,到魁多乡里伍铜矿采访。期间,矿上专门派车送我们去伍须海看看。我们从大河边的里伍铜矿出发,到达伍须海已近中午。伍须海虽然已经很有名声了,但还没有收门票,我们的北京吉普直接开到了海边,终于看到了神往已久的伍须海。那时的伍须海非常干净,尽管草地上也有牛粪马粪,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详和,空气与海水纯净得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没有一丝杂念。我们在海边流连忘返,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到县城。那次到九龙目的较明确,主要在里伍铜矿住了三天,采访建设中的里伍铜矿和里伍人的精神面貌,对于九龙县城没有更多感受。我们去的时候,仁真旺杰已调到了州上工作,与九龙县上的作者俄尼牧萨斯加等作者有过探讨,他也在1992年刚参加过第三届《贡嘎山》杂志社的笔会,也是第一个提出康巴彝人的诗人。

  2009年,九龙的文学爱好者在九龙团县委的支持下,办起了《伍须海》文学杂志。诗歌爱好者李铭暇来到《贡嘎山》杂志社,请我们的编辑为《伍须海》杂志提个词,也就知道了九龙有很多的文学爱好者,这对于办刊物的我们都感到很欣慰,我也答应下,在方便的时候带编辑们去九龙与作者们见面座谈。2010年,我们编辑部一行4人到九龙,在九龙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与当地作者见面并召开座谈会,有30多位九龙作者参加。2011年在康定举办的甘孜州作家培训会上,九龙作者多达5位参加了培训,是当时州内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县。

  2012年7月,我被聘为被九龙县藏彝文化顾问,再次来到九龙,县上提出想把《伍须海》杂志改成《秘境》,办成更加大气高端杂志,在一番努力后,《秘境》出版,无论装帧设计和内容都非常不错,可惜只出了一期。之后九龙的几位文学爱好者都调到了康定,剩下的作者队伍创作实力下降,仅靠尼克尔他等人已支撑不起,原来的《伍须海》杂志停办了,新的《秘境》又没有坚持下来,实在让人感到非常遗憾。2016年,尼克尔他因病去世,九龙又失去了一位热爱九龙文化的好儿子。后来,我才知道“猎塔湖”这个名字,就是从尼克尔他和摄影家洪显烈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译音而成。尼克尔他在世时,也为九龙的文化宣传做了很多事,《康巴彝族作家作品选》就是在胡德明和尼克尔他的努力下得以出版的,尼克尔他也为《贡嘎山》杂志在九龙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们怀念他。

  今年5月,受九龙县新任文旅局长李世阳的邀请,我们一行人再次来到了九龙。在8天的行程中,旧地重游了伍须海、日鲁库、华丘、烟袋、魁多等地方,猎塔湖、三垭、俄尔、斜卡等地都是第一次光顾。这样一次长时间多地方的观光游览中,我们听取了地方的基层干部们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充分地领略了九龙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藏、彝、汉三个民族各占三分之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民情,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传承,同时又保存了很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习俗。在烟袋镇上,我们看到了汉族客家人的刺绣服装,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后,没有人能猜出这是汉族的服饰,九龙是个独特的地方,有着与甘孜州其他县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通过深入到各个区乡,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九龙,随着公路的日益便捷,这个曾经是甘孜州最偏的地方,一定会迎来旅游业的极大发展,像斜卡这样风景优美奇特的地方,有迷人的杜鹃,绚丽的草地,有本教的寺庙,有五彩的青蛙及许多我们闻所未闻奇景,一定会为九龙的旅游发展作出贡献。还有我们未曾去过的湾坝、洪坝、山岩龙、朵洛、上团、八窝龙等地方,都会迎来自己的大发展。

  5次到九龙,先后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九龙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龙人对于自己故乡的热爱,无论是故去的仁真旺杰、尼克尔他,还是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写作的胡德明、俄尼牧萨斯加、南泽仁、李铭暇等,他们都还在为自己的故乡写作。但他们现在都已不在九龙县工作了,我想,真正热爱九龙这个地方的人,应该是生长在九龙这片土地上的人。这次在研讨会上,我也向九龙县的领导们建议,先搞一次“爱家乡爱九龙”的散文、诗歌征文活动,充分调动九龙各行各业的人们,拿起自己的笔,歌颂自己的家乡、歌颂九龙人民的美好生活。

  • 上一篇:剾剳年轻
  • 下一篇: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