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感悟唐诗的无穷魅力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3日

   ◎刘敬

   《尚永亮说唐诗》是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尚永亮先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作者用学院讲座的形式,以艺术手法对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全盛时期的唐诗这一优秀文学遗产进行了详析精讲,兼与历代诗歌及音乐、绘画等艺术样式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可谓精彩绝伦而又倍接地气。

   然而,心下第一感觉,此书怕是比较“难读”。所谓“术业有专攻”,尚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唐诗研究专家,你听他说什么“声律”“立意”“情景”之类的术语就像“闹着玩儿”似的,可若是真想听懂,读有所获,除浓厚的兴趣外,还得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及专业底子。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于我而言,此书即是“须咀嚼消化”者,毫不夸张地说,我几乎是拿出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左手执卷,右手捉笔,手边还像模像样地放了本《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见缝插针地啃了一个多星期,才把这本不足300页的“秘籍”给囫囵啃完。有道是“慢工出细活”,我自觉获益良多。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本一线教师,最为忧惧的,莫过于被人讥嘲“误人子弟”,所以读书以立学乃至立身就成了动力之本,况乎活到老学到老,自己虽曾获得了一纸学位,又凭着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走上了三尺讲台,但这些年每每回望,依然是“心有戚戚焉”,盖因诗词古文的默写、赏读属中高考必考题型,我生怕自己囿于水平而无意做出的“错讹”解读会影响学生的分数、前程,更怕他们由此丧失了对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而纵观我通过各种渠道选购、搜集的诗歌品读、赏析类书籍,这本《尚永亮说唐诗》无疑是最系统、最深入且最全面的。尚教授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能不能把课讲好,不光在于口才的好坏,也不完全在于知识面的广狭,其中最重要的,我以为还在于能否授人以渔,让听者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改变思维,举一反三,由此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的,能授人以渔,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书即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实际上,这是一本“易读”之书,且有趣有味儿,而案头那本《古代汉语词典》几成为花瓶般的摆设。虽说我是以蜗牛行进般的速度“啃”完的,但本源却是自己的学问根基浅,接受能力弱,而我又偏偏想细嚼之慢咽之消化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日常而言,我虽素喜古典诗文,亦好信手涂鸦,但因此书原系尚永亮教授为武汉大学研究生开设的“唐诗艺术论”的录音整理稿,属于实实在在的“专家论道”,在我固有的认知里,以为其必是空洞刻板、条条框框、枯燥乏味的“掉书袋”者之流,今掩卷细思,委实是我狭隘而无知的偏见——全书共分作二十一讲,从“说声律”开篇,至“说诗画”完结,除论述比兴、剪裁、情景三讲为单设,“说语言”与“说诗画”分为三讲外,其余的“说立意”“说结构”等六方面内容均作上、下两回来讲。之所以说“易读”,实因这样一本理论著作,作者却是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净洁的语言“随口”说出来的,他的“说”,不似少数徒有虚名的所谓“专家”,一个人在台上兀自“天花乱坠”,全然无视台下千百观众的“一头雾水”。他的“说”,广征博引却又深入浅出,毫无琐碎之嫌;他的“说”,专业精到却又如数家常,化繁难为简易。比如,尚教授认为“李贺写诗在语言运用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字词狠重”,就其诗歌意象而言,可归结为“绮丽迷幻型”“阴森恐怖型”“瘦硬残败型”与“冷艳凄迷型”,然后分类例说,令人忍俊不禁而又茅塞顿开。再如“说结构”一讲中,作者在引领我们赏析李商隐诗歌《梦泽》中的转折、抑扬与曲折时,随口举了当年新闻报道中一个兰州的杨姓女子,因为痴迷港星刘德华,最后竟到了令她的父亲为了让刘德华见她一面而跳海自杀的程度!尚教授指出,此女子恰与李商隐诗中所写的女子相类,而诗歌所揭示、所批判的现象,在今天亦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最后自然回归该讲主题——李商隐诗歌在构思、结构与内涵上的“大手笔”……

   王安石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此书《后记》中,尚教授坦言:“我很少单独去讲述抽象的理论,也尽量避免孤立的作品赏析,而是试图把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理论为线索,顺藤摸瓜,获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深入解会,并围绕作品的艺术特点,把握唐诗的某些创作规则。”我想,在貌似简单的背后,必有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艰辛磨砺与“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心孤诣,而这亦恰是尚教授在此基础上开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后,受众多多,赞誉纷纷的根本原因。

  • 上一篇:铭记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 下一篇:现实与想象交织的瑰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