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铭记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8日

◎裴嘉

重视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

康定地委成立后,按照党中央尽快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对巴塘东藏民主青年同盟优秀青年重视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到西康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创办西康民族干部学校。

  钦饶叔叔在世时,他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南下干部是甘孜州藏族干部的引路人,苗逢澍同志曾在大会上说,南下干部要把培养选拔藏族干部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把他们培养到我们的头顶上去(意指承担更多的工作,压更重的担子)。原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同志深情回忆南下干部、义敦县军事代表王建同志对他的教导和培养。他说,王建同志对他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耐心培养。当年他作为东藏民青地下党的成员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义敦县。王建同志从他的组织观念、纪律意识入手,对他进行耐心的培养教育,在工作中给他压担子,让他独挡一面的工作。并向康定地委推荐他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他说,藏族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当时南下老革命的言传身教。他永远难忘王建同志对他的悉心教导。原州人大副主任阿都泽嘎同志在世时回忆了甘孜县委书记、南下干部冀怀义同志动员她这个绒坝岔的小土司走出家庭,参加革命工作的经历。原州政协副主席卢凤鸣同志说,50年代组织上分配她给南下老干部裴效贤同志当藏语翻译,裴效贤同志身上展现出的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共产党员本色,对她以后的工作、成长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影响很大。据南下干部李春芳爱人郭玲同志回忆,李春芳病倒在床后,他还十分牵挂藏族干部的培养,他多次提醒来看望他的州委领导,下基层一定把钦饶(后任州长、州政协主席)、扎西泽仁(后任州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这些优秀的藏族青年干部带上,给他们更多历练的机会,要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扎根高原奉献一生的李春芳同志

      近几年春节,笔者都要去成都看望南下老前辈李春芳同志的爱人郭玲阿姨,同样是南下干部的郭玲阿姨谈起原甘孜州委副书记李春芳同志时,她说,“服从组织安排,哪里艰苦去哪里”这句话李春芳同志用一生在诠释。在他的工作经历中有几次选择,他都选择了艰苦和党需要的地方。一次是留在山西还是南下?本来南下时没有安排他,南下的队伍都已经集结在山西临汾了,由于缺地委一级干部,又再次进行了动员,李春芳同志自愿报名参加了。后来他给他儿子谈到这次报名,他说:“我们入党时说过的,要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终身,现在还没有解放的地方需要我们,我就该义不容辞。况且我当时是组织部长,我必须起好带头作用。”另一次是在西安分配干部时他被分到南充担任地区专员,有一天苗逢澍同志向他提出换一个地方,和他一块到康区去工作,他回答说到任何地方都是新的工作地,他不会畏惧条件艰苦,服从组织安排。后来他就改分配到了康区,从此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红色的土地。还有一次,他调北京中央机关的调令都放在了四川省委组织部的桌面上了,但由于和他一起进康的地区一级领导都已经调走,甘孜州委主要领导没有合适的人选接任,省委动员他继续留任,他还是那句话:服从组织安排,干好工作。这一干,就坚守到他为了干好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病倒在常委会议上。这一干,就是难分难舍的甘孜情。当然,还有这一次,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当绿叶,个人职务从正职变为副职。还有这一次,把郭玲同志按政策本该提级的待遇做主让给了别人……这是何等的胸怀和纯粹。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新生政权的李森烈士

       每当谈起1959年在德格竹庆平叛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李森烈士,笔者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他爱人李林同志(南下干部)带着四个最大10岁、最小3岁的儿子在他的送别仪式上的那一张催人泪下的照片。总是想起2017年和单位同事张磊去山西太原看望李晋江(老三)、李晋川(老四)时,他们谈起了李森同志的往事和他们的心结。

  李森烈士,1920年生,山西临汾人,1950年3月南下到康区工作,曾任民政处处长、德格县军事代表、县委书记、北路片区工委副书记、文教处处长。1958年8月,在全州“四反”运动和民改平叛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州委安排李森同志(时任州文教处处长)为州委工作组组长赴德格县指导工作并具体负责竹庆乡的“四反”和民改平叛工作。1959年2月7日德格县竹庆寺发动武装叛乱,李森同志身中数刀英勇牺牲,年仅39岁。他是我州平叛战斗牺牲人员中职务最高的一位。李森同志牺牲后,当年被省委认定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参加民主改革、平定反革命叛乱的有功人员和革命烈士。2011年被州委州政府评定为甘孜州10位党史人物之一。

  为了查询李森同志牺牲的经过,笔者专程采访了当时竹庆工作组的成员根秋曲翁、颜家盛两位老同志,对李森同志牺牲经过有了这样一些了解:2月7日是这一年的除夕,夜晚11点,由于积极分子叛变,一伙叛匪在反动活佛阿秋多吉、燃江的策划下,纠结工作组安排在竹庆寺里集中学习的宗教上层和喇嘛(称上层集训队),里应外合,冲进寺庙,其目的是抢走集中学习的活佛、杀死工作组组长李森。李森同志带领工作组成员、留守的十几名解放军战士共计二十余人,与冲进寺庙的上千叛匪进行战斗。激烈的战斗中,叛匪用斧头朝李森同志头部猛砍,李森同志当场壮烈牺牲。叛匪点燃了寺庙,还在寻找其他工作组成员,在一片混乱中工作组的同志们无法处理李森同志的遗体,只得含泪撤离了火光冲天的寺庙。在同志们后来去寻找李森同志遗体时,只找到他的手枪和手枪旁边一堆烧焦成灰的遗骸,还有一只未烧尽的鞋子。这次叛乱,牺牲了包括李森同志在内的4名工作组成员、9名解放军战士,伤10人,李森同志的警卫员李世玉同志背部、脸部、头部被刺伤,当场昏迷,被撤离的工作组成员带走。

      在太原,晋江、晋川两位操着地道康定话的中年男子,眼含泪水讲述着他们全家的心结:父亲牺牲后,州委在康定举行了遗体送别仪式,坚强的母亲向组织提出要看看父亲的遗容,要打开已被组织上盖好的棺木。没有得到同意,这也是出于对她的关怀,不想让她更为伤心。不久,母亲听闻了父亲牺牲的一些情况,她的伤痛难以言表,从山西老区的并肩战斗,到南下康区的相互鼓励,父母的情义深重,父亲就这样就离开了她,她心里难以承受。不愿在儿子们面前表露的母亲,经常自己暗自落泪,身体每况愈下,丢下儿子们英年早逝。晋江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父亲在康定烈士陵园的墓里,到底存放的什么?这是他和兄弟们的心结,也是母亲当年的心结。他也自豪的告诉笔者,父母去世后,他和弟弟只好从康定回到了父母的家乡山西临汾,两个哥哥从部队退伍后也回到了山西,他们不论在任何岗位上,都以父母为榜样,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没有向组织上伸手提过任何要求,没有辱没烈士的名誉。对康定,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那是父母安详的地方,是他们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热土,也是他们几兄弟成长的地方。他们还告诉笔者,他们的康定口音一辈子也不变、也不想变。(未完待续)


  • 上一篇:南山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