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漫话元旦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26日

   

     ◎郑学富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古时候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其别称不下十余种:元春,《乐府诗集》:“展礼肆乐,协此元春”;元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元正,汉代崔瑗《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元辰,晋代庾阐《扬都赋》:“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元朔,唐德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上日,《初学记》:“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正旦,梦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

    古代的元旦也放假。先秦时,官员可以“告归”,但是没有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到了唐代,元旦放假形成制度化,《唐六典》载:“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官员有七天时间与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欢度节日。宋朝,不仅延袭了唐朝放假制度,而且还有一项新的规定:“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关扑是当时的一种赌博类游戏,意思是任由百姓自由娱乐,放开赌禁三天。元代时,蒙古统治者游牧草原习惯了,各类假期大幅度削减,元旦假期仅有两天。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个“工作狂”,假期再次减少,元旦仅放一天假。朱元璋死后,又将元旦假期延长到五天。清朝承袭了明代的放假制度,又进一步作了调整,将冬至、元旦、元宵的假期合在一起,官员可休假一个月,各级政府衙门在此期间关门大吉,称为“封印”。 当然,那时也有官员值班,如宋神宗就命画工摹拓吴道子的钟馗像,赏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值班的文武官员及宫内各府。康熙帝御书“福”字,赐给值班的大臣,以示对节日坚守岗位官员的慰问。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份和日期也不尽一致。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上古和夏朝,以孟春月(农历1月)作为正月。这时候冰雪开始消溶,蛰虫苏醒过来,百草萌生新芽,杜鹃鸟在原野中啼鸣,万物都长了一岁。周朝以农历11月为正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七国争雄,战争频繁,人们没有机会顾及编制历法。秦国统一天下后,把农历10月作为正月,10月1日为元旦。汉朝建立后,沿袭了秦朝的历法。到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规定农历1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元旦,与夏朝相同。之后,历代相沿未改,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新年”,但是人们仍称阴历年为“元旦”。如1942年大年初一,董必武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即兴口占七律《元旦占柳亚子原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1月1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法定节日。


  • 上一篇:康定
  • 下一篇:邮票上的“中国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