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一个普米老人的寻根路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贾热哲给家人人分享介绍的书籍。

贾热哲在家门口柏香树下阅读。

九龙县三岩龙乡崩崩冲村一角。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百年以前,康定曾活跃着一批来自陕西的商人,他们被称作“炉客”。清末民初时期,这些炉客中的一部分,将目光瞄向了康定以外的土地,于是在某一天,九龙县三岩龙乡有了首批炉客。

        贾益新是三岩龙首批炉客之一,在崭新的环境里,他不仅开商铺做生意,还与当地普米人结婚有了后代。时光飞逝,经过几代血脉的融合,曾经的陕西人成了地道的九龙普米人。

        而到了百年以后的今天,为了搞清楚自己从何而来,一位古稀老人,从三岩龙的小山沟出发,踏上了寻根之路。

        贾家祖先是陕西人

     “舒服!”2019年5月29日上午,像往常一样在家中院坝踱步的钦批热哲长舒一口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完成寻根心愿后,钦批热哲脸上的笑容从未间断。

       钦批热哲还有一个名字,叫贾热哲。他寻根心愿的缘起,全因这一个“贾”字。

       1949年的盛夏,贾热哲出生在三岩龙乡崩崩冲村。虽说村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当时全村只有6户人家。5岁时,贾热哲被伯伯带上了牛场,直至8岁才下山求学。

       春去秋来,在知识文化的熏陶下,贾热哲慢慢懂事了,伯伯见状,便开始向他讲述一些往事。

     “你的祖父是陕商,在三岩龙住了几年后回了老家。”尽管多次听伯伯说起,贾热哲始终没将它放在心上。即便成家后,再听伯伯说此事,贾热哲也只是一听了之。

       1970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一天,葛大的一番话让贾热哲若有所思。

     “你们家的老祖是陕西户县牛东村人,叫贾益新,你们家是名门望族,贾益新的兄弟有当县长的……你们家的人人品好,记性也好,为人厚道。”虽已相隔49年,贾热哲仍能清楚复述葛大说的话。

       葛大全名葛光全,是三岩龙最后一个炉客。葛光全与贾热哲的爷爷共事多年,对贾家的事颇有了解。因此,当年葛大所说的话,让贾热哲第一次对家族历史产生了好奇。

      不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那个年代里,日子太苦,人们只关心吃饭和吃饱饭,无暇顾及其它。贾热哲也不例外,加上“成份”的“紧箍咒”没摘下来,贾家所有人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如今回首再忆,贾热哲仍满是无奈,他告诉记者:“因为当时太穷,我没打算向葛大老人家问个清楚,就连牛东还是牛同?口音上也没问个明白。寻根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天方夜谭。”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好转,三岩龙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贾家人戴了多年的“成份”帽子也被摘了,禁锢精神的枷锁被打破,这时候,每想到葛大说的话,贾热哲总觉得该做点什么。

      生死较量不忘寻根愿

      转眼,时间到了2015年,青葱小伙儿成了银发老人。

      一天晚上,在成都的贾热哲突然接到老家小儿子打来的电话。

     “老爸,快看中央电视台10频道正在播出的《探索与发现》栏目,里面正在讲我们老祖如何走进康区,赶快!”

      挂掉电话,贾热哲立马调换电视频道。时间一点点过去,贾热哲却无丝毫睡意,电视里的内容,仿若一针强心剂,让他兴奋不已。

      又一会儿后,电视节目播完了,可贾热哲的兴奋却没结束。躺在床上,他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终,他暗下决心要到陕西牛东村走一趟,要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祖先是什么人?好对得起祖宗同时,给后人有个交代。

      还没做好前往牛东村的准备,命运却给贾热哲来了个“急刹车”。终日精神抖擞的老头蔫了,甚至直接交代好了生后事。

    “不要给我穿老衣(寿衣)!”

    “穿一套干净整洁的西装吧!”

    “棺材里帮我放上四大名著,没有书可不行!”

      ……

     2017年8月份,贾热哲在九龙县城陪孙子读书。他翻书对照自己的症状,发现有癌的前兆。为了不让家人担忧,他选择了沉默。

     后来连续几天,儿子和儿媳发现他打嗝有点严重,提议去医院检查。可他一口回绝,并坚称自己没问题。

     然而,身体每况愈下,贾热哲知道瞒不住了。于是,他通知远在北京的二女儿以及在成都的大女儿回家过年。

     2018年的除夕和年初一,贾热哲一家开心品享着年味。看着儿女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贾热哲心里默念——“该知足了!”

     年初二,带着儿女们走到自己家的自留地里,贾热哲一脸严肃。“今天,要告诉一个不好的消息,老爷子今年要走了,给你们提前打招呼,我就安放在这里落叶归根,离家也不远,如果真有灵魂的话,就是早不见晚见。”

      贾热哲话音刚落,儿女们的哭声打破了自留地的宁静。贾家的新年,提前结束了。

      平复情绪后,儿女们不愿就此认命。二女儿坚定说道,“老爸跟我去北京,我们找最好地医生治病!”

     “别烧钱了,到时人财两空!”贾热哲仍是拒绝。

     “不会的,如果是晚期不能治,我们就带您周游世界。”

        ……

       想到能看看外面的世界,贾热哲终于点头了。大年初四,他跟着二女儿离开了三岩龙。初五晚11点,他们顺利到达了北京。体息两天后,贾热哲就到海军总医院做检查。

     “胃癌!”——检查结果出来了,算来也是预料之中,贾热哲没有太多的惊慌。在女儿和女婿的安排下,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

       看着医院里人来人往,贾热哲深知面对残酷现实,生命有限,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于是,他决心要到陕西户县牛东村去寻根。

       2018年6月29日,还在化疗中的贾热哲,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乘座“和谐号”动车,前往西安户县牛东村。

       捧回心中的一片土

       从北京出发,五个小时后,贾热哲父女三人到了西安市。在火车站旁边吃过午饭,他们租车前往牛东村。

       这一刻,隔了几千公里,几代人,几百年的后人将要找到祖脉,贾热哲神采奕奕,全然没了病态。

       到了牛东村,在村委会办公楼外,父女三人看到了村主任贾建斌的电话号码。拨通电话后,贾建斌表示将委托人过来。

      10分钟后,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出现了。他主动向父女三人介绍说,“我叫纪孝悌,是以前的村主任,现在是《牛东村志》的主编。”

      交谈中,贾热哲与纪孝悌十分投机。见贾热哲对牛东村的历史很感兴趣,纪孝悌还专门拿来《至圣牛东》送给他。

      纪孝悌表示,《至圣牛东》记载了牛东村的辉煌历史。此前有三本,分别交于了甘孜州理塘县贾氏后人以及康定市。送给贾热哲的这本,将成为甘孜州第四本《至圣牛东》。

    “天会老地会荒,此书永远不会荒。”看着书本封面上的语句,贾热哲如获至宝。瞬间,他不禁想起了祖先历经千辛万苦,翻越崇山峻岭来到康巴大地,在受尽苦难后,像松柏一样扎根高原。

      在纪孝悌的带领下,贾热哲和女儿们来到了贾家祠堂,祠堂很陈旧,但仍透露着昔日的气派。原来这就是贾家的根!”多年的寻根心愿实现了,看着祠堂,贾热哲却愣在原地,说不出太多的话。

      按照三岩龙人的习俗,贾热哲和女儿们在祠堂门口磕了三个响头。

    “咚!咚!咚”三个响头是贾热哲一家对祖先最真诚的怀念,更是百年后康巴高原的炉客后代对故土的一份回应。

      起身,抖了抖身上的灰尘,贾热哲决定捧回一抔土。在祠堂门口,女儿们撑着塑料袋,贾热哲弯腰捧黄泥土。

    “一!二!三!”

     父女三人异口同声数着,三捧黄泥土齐刷刷掉进了袋里。这一刻起,这三捧黄土将代表贾氏祖先,到三岩龙看看贾氏后人生活的地方。贾热哲是这样打算的:自己死后,这三捧黄泥土将同四大名著一起,陪着自己融入三岩龙的土地。

      完成寻根心愿后,贾热哲回北京继续接受治疗。2018年7月20日,他进行了胃全切除手术。次日,

     “手术很成功,你放心!”医生的一席话让他如释重负,加之儿女们的精心照顾,他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在贾热哲的寻根笔记中,记者读到这样一段话:“祖上远涉千山万水来到康巴藏区,事隔百年,遇上了好时代,如今的中国交通四通八达,信息连成一片网,若大的一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我的寻根梦变成了现实,感恩共产党,点赞新中国。”

      从吃不上饱饭,到北京治病,再到陕西寻根,贾热哲非常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他说:“前往北京治病时,我不害怕死亡,可途经正在修建的雅康高速相关路段时,我却害怕自己看不到雅康高速正式通车。国家越来越强盛,而我要是看不到盛况,确实可惜!”

      在历经生死考验,实现寻根之梦后,贾热哲觉得要在能力范围内,为后人做点事。于是,他自费将生病期间写的文章整理成书,取名《康巴乡情拾遗——谈天说地龙门阵》。

      贾热哲表示,生命有限,时间紧追,我想对三岩龙乡的陕商炉客,对康巴同胞们留下一点我的记忆。虽然岩洞滴水,但点滴之水终能聚成溪水潺潺,流进大江大海,诉说康巴大地的美丽。

      家门口的那棵柏香树,被贾热哲称作“老朋友”。他说,前往北京治病时,他和“老朋友”做了诀别。经命运眷顾,回到家里,他第一时间来到老朋友身旁,交代了治病和寻根的经过。

      受访完毕,整理好衣袖,带上眼镜,径直走到“老朋友”身边,翻开《康巴乡情拾遗——谈天说地龙门阵》,贾热哲细细品味。这时候,贾家的院坝静了下来,整个崩崩冲村也静了下来。


  • 上一篇:山村新闻
  • 下一篇: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