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在炉火边的夜晚“仰望星空”

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25日

 透过全国青年散文大赛看今天看文学创作与报纸副刊

        

评委、主办方领导与获奖作者合影。

来到颁奖现场的大学生们。

会场上热情的文学青年。

《美文》杂志副社长武梅。

       同事采访一群到康巴采风的外地媒体人,为我带回来西安晚报的投稿邮箱。我尝试投稿,很快就收到了主编的回复:散文独特,于近期刊发。于是,我在西安晚报电子版看到了我的散文一次次在头条刊用,并占据了很大的版面。

    后来,我看到西安晚报向全国作者征文的消息,便投去了一篇写牧场的散文。不久后,我收到西安晚报编辑商臻发来的消息:《炉火边的夜晚》获得全国青年散文金奖,9日颁奖,邀您赴西安领奖。

    这始料未及的获奖信息,在带来意外之喜的同时,也带给我一些疑惑:千里之外的人们为什么会对书写康巴这片土地的文字投以如此的热情?我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打动了未曾蒙面的读者?

   走向千里之外,方识人心乡愁

    8日,我抵达西安已接近晚上,西安晚报的商务车来高铁站口接我,坐在车上看窗外嗖嗖掠过的长安古城,它是广袤的,是繁华的。路上接到编辑商臻的电话,让我准备三百字左右的获奖感言,用于明天颁奖典礼上发言。

    下榻西安宾馆,我便着手准备,越少的话,越不容易表达,所以诗人是伟大。写完,我用普通话轻轻地诵读了几遍,才安心入睡,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定然不熟悉我这浓重的九龙口音。

    9日,我和其他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被安排上了一辆大巴车,我们朝着陕西前师范学院赶赴,在一栋响着轻快乐曲的大楼门口,有穿着陕西民族服装的师范学生排列在门口等待我们入场就坐。现场简朴而隆重,除了活动相关人员,还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400余名师生参与见证。

     颁奖礼上,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个环节,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同学们朗读获奖作品。获奖作品的文字配以朗诵者优雅的声音,引领观众缓缓走入了作品之中,而这些获奖作品对同学们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场,我深切地感受到:大赛对青年作家是鼓励,对这些大学生何尝不是一种激励,或许下一届的获奖者中就有他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大二学生孙志远朗诵了我的获奖作品《炉火边的夜晚》。他感慨:“常常说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我不禁要问,诗在哪里?远方又在何处?无从知晓。但是作家南泽仁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指引。诗不在书中,而在生活中;田野不在远方,就在当下。穿衣、吃饭、努力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苦难常常不期而至,作者面对苦难的态度,着实可贵。她没有消极厌世,用朴实的语言描述生活、体验人生。正是这些文字,让人觉得踏实,给人以力量。”他说,他感动于作者对理想仍在坚守、仍在追寻。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他们的坚持可能没有经济回报,可能没有旁人支持,但他们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做人类思想和灵魂的开拓者。

    同学们的评价,是我没有料到的。

    同学们的点评震撼了我。这些点评让我看到,无论是何时何地,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人心不灭的向往。在这一刻,“仰望星空”这四个字前所未有地拨动着我的心跳。我进一步理解了我的家乡康巴高原,在今天对尚有理想情怀的人们具有的独特的意义:今天的人们多么渴望一个诗意的、属于精神世界的高处和远方。

    聆听这份渴望,我深深知道,我的作品尚不足以担起这样的赞誉。在我内心深处,我把同学们对我作品的点评,视为一份鞭策。我感谢同学们,他(她)们那一颗颗年轻又火热的心和话语,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精神家园的含义。

    与此同时,我也理解了,近年来我州作家为什么频频在四川省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评比中摘得荣誉,康巴作家群为什么会受到全省、全国的关注,我州作家的作品为何陆续在省级、国家级核心文学刊物上发表。一切都源于康巴高原——这片高远又壮美的土地所葆有的一份清澈和干净。正是这清澈和干净滋养着我和我的作家朋友们。

    这正如就读大三的杨琴朗读了这篇文章后发出的感慨:《炉火边的夜晚》使我心里的颤动久久不能停息,在纷扰繁华的城市里,我对家乡小镇的想念,又一次被勾起。黑眼睛的牦牛、下着雪的冬天、家人围坐的火塘,这一切是那么熟悉。我想,丽江玉龙雪山下夜空的颜色,作者笔下夜空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浩瀚。那淳朴而丰沛的情感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中表现了出来,最打动人的不是繁杂与华丽,而是最质朴的真心。我们习惯着喧嚣,习惯着五光十色,而在炉火旁的夜晚,那份人间最平常的打闹与关心,才是最该珍藏的。

       全国近万作品参赛,文学创作激情依然

       在颁奖典礼上,两位穿晚礼服的主持请出了《西安晚报》主办方代表致辞,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主旨和评选活动的经过。至此,我才对整个活动有了深入的了解。

    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晚报、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一项全国性散文赛事,以青年散文作家为主体,以弘扬正能量、描绘新丝路为目标,培养和激励青年散文创作,抒写时代,投身散文创作。

    据主办方介绍,第四届青年散文大赛启动以来,先后收到近万封投稿邮件,出自全国1800多位作家之手。主办方择优在《西安晚报》副刊上刊发了100篇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华文青年散文创作的整体情况。

      在从海内外自由来稿中选发100篇见报,为初评;复评由西安晚报和禧福祥公司负责,从100篇见报稿件中优选出30篇;终评由评委会负责,评委会由散文名家贾平凹、红孩、穆涛、荣荣等9人组成。

    终评评委收到30篇参评稿件,认真阅读每篇匿名稿件并打分,他们一致认为,我的作品《炉火边的夜晚》鲜活生动,特别是细节处打动人心。最终,评委会按照分数高低,共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10名。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程建设宣读获奖名单:南泽仁的《炉火边的夜晚》摘获金奖;马婷的《酒海》、王荣的《南糯山寻茶记》摘获银奖;刘云的《又是一年燕南飞》、庞洁的《盲人按摩师》、钟秀华的《在太阳湖,听见自己的心跳》摘获铜奖;常晓军的《花影刺桐》、宋鸿雁的《遥远的阿孜古丽》、崔妮的《归来是少年》等10篇作品摘获优秀奖。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本届大赛评委荣荣,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子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更武、副总编辑程建设,《美文》杂志社副社长武梅等为获奖作者颁奖。

    伴着激昂的音乐,获奖者依次上台领奖,他们脸上都泛着微微的荣光,像牧人捡到了金色的虫草。宣读我上台领奖的时候,我听到内心里有一群极速的牛蹄声奔跑而过,之后就剩岑寂。

    我立在颁奖台上用极轻的声音发言:去年初夏,我重返青藏高原南缘的九龙高山牧场,与我的妹妹们度过了一段完整传统的游牧生活。记录了崇尚万物有灵的她们与丰富多变的极高山和谐相处,驯养牦牛视之为图腾,为新生牛犊佩戴放生绒花,把梦地里的菩提织进氆氇里的情景……

    散文《炉火边的夜晚》正是这场记录里的一个片段,随着现代文化进程的不断递进,游牧文化正在悄然解体,妹妹们的牧场是对外界的一次初见。我想,《炉火边的夜晚》美好之处也正缘于此吧。

     副刊 :作家的摇篮,地域文化的名片

    参加此次颁奖活动,我不仅仅以一个获奖者的身份参加,作为甘孜日报的副刊编辑,我带着学习的心态和视野,在聆听和交流中,更清晰地认识到,副刊作为作家摇篮和地域文化名片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典礼上,著名作家荣荣点评获奖作品,她对《西安晚报》保留着副刊的优秀传统誉不绝口,她说:“前些年我经常在报纸副刊上刊发文章,我看报纸有个习惯,新闻略看,副刊详看。我一直认为,副刊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文艺范儿。”

    她说,这趟来西安,朋友带来了西凤酒,她在品味中忽然发现副刊的文章就像西凤酒,低调而奢华,却富有内涵,但价位又非常贴近普通百姓,所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晚报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散文大赛,相得益彰,又很有深意。

    荣荣继续说道:“报纸的副刊成为作家的摇篮,这是‘五四’以来的一个传统。西安晚报不但坚持而且扩大了这项传统,影响深远。参赛作品鲜活生动呈现了生活场景,温暖朴素的情感,几句细节的描述,真实而有现场感,而且这些青年作家笔端生动,文风向上积极,符合副刊文章的精神内涵。”

    荣荣还分享了几篇优秀作品的经典语句,如“扎巴的膝上放着一张羔皮,他用手指沾了浮在茶碗上的酥油抹在皮面上搓揉,羔皮由此发出了嘁嘁嚓嚓的声音,仿佛还具有着生命。”“闭上眼睛的黑暗和内心的黑暗不一样”“人和鸟的共存何尝不是一种相互的祝福”,荣荣说:“他们能写会写,我相信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会越来越好!”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获奖者说,西安晚报很重视对青年作者的培养,青年散文大赛举行四届以来,每一届都坚持采风,本届大赛依然延续了采风的传统,在延安,采风团观看了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参观了延川县郭家沟村的路遥故居。在宝鸡,青年散文作家参观了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眉县张载祠、宝鸡炎帝陵。

    两次采风后,采风团中的青年作家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散文精品。很多获奖作品都是采风后完成的佳作,如获得银奖的女作家马婷的佳作《酒海》,就是在采风后完成。

    典礼在进行最后的仪式,一群师范学院上台领受了本届青年散文大赛获奖作品的合集《青春放歌》,这也是大赛坚持了四年的传统。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子童代表董事长王延安宣布本届大赛落幕,与此同时,第五届大赛正式启动,并更名为“华语青年散文奖”,征集对象将面向所有华语散文青年作家。

    省作协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因出差不能参加颁奖礼,他特意委托《美文》杂志社副社长武梅转达了对获奖作家的祝贺。

    武梅说:“《西安晚报》坚守副刊阵地,是陕西作家的摇篮,缔造了无数文坛佳话。《美文》和《西安晚报》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二者共同合作的报人散文奖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现在无论是报人散文奖还是青年散文大赛,都是西安的文化名片,我们坚信,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家,未来将会在文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聆听和交流中,我发现此次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我”现身说事的笔记、故事体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下副刊重视个体经验和个体里程的表达的。在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物化和异化的背景下,当代文学也更注重个体,更注重对个体心灵和个体经历的表达。向内走,挖掘内心世界和目光瞄向普通人群也是当下文学的方向。

    而甘孜日报副刊,正以这样的方式和方向传承康巴文化,介绍康巴作家、作品,培养康巴文学新人,致力于把康巴文学推向世界的理想,坚守康巴文学的阵地和旗帜,打造未来康巴作家的摇篮。

    颁奖典礼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完美落幕,几位获奖作者请我留步,说是要加上微信,想要通过我的文字近距离去了解那片雪域之巅的净土,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一位叫妮子文学爱好者说,朗读中,被你的文字感动,眼泪就落了下来,那是我未曾经历过的生活,它是那么独特,有股力量充斥着我的内心,使我温暖而坚定。

       返程途中我细细体会此次西安之行,一切竟遥远得如同浩瀚夜空。高铁暂停在西安最后一个站口时,坐在我后排的一位母亲惊喜的对着通道上摇摇摆摆奔走的孩童说:快看啊,下雪了,是真正的雪!

       我从车窗看出去,大片大片的雪花在轻盈飞舞……(图片均由《西安晚报》记者 尚洪涛 摄)


  • 上一篇:唐卡色调的变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