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老家那口老井

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26日

      ◎李红军

      周末的一天,妻侄打来电话,说他爱人有了二胎,是个男孩,约定星期天去喝喜面。盛情难却,只好驾车前往。

      离开省城不多时,天开始阴沉下来,差窗外灰蒙蒙的。

    “看来要下雨了。”我对车内的妻子说。

    “下吧。俗话说‘三月春雨贵如油’。农田里的麦苗正需要就浇灌呢。”妻子随声附和道。

      轿车驶出济南,径直向肥城方向驶去。此时大片的麦田映入眼帘。田野里麦苗长势喜人,麦子开始抽穗了,远远望去,一片葱绿。雨越下越大,雨点拍打着前窗,我及时地打开了雨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时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那首《春夜喜雨》的诗。这真是一场好雨啊!

      看到眼前的景致,不由地想到了老家的那口老井。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准确地说是1968年,全国遭遇了空前的大旱。那时候父亲正在家中养病,除了在自家种些蔬菜外,也常常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摆弄庄稼。所谓的自留地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是生产队分给每个农户家的几分地,有的用来种蔬菜,有的则用来种庄稼。大锅饭年代,大家没有生产积极性,当时有句顺口溜:包工戳,日工磨,自留地里干好活。在那个凭工分吃饭的年代,谁也不愿意多出力,而是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自留地里。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自留地里打出的粮食成了家庭的重要补充。

      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代还好说,那是老天爷的恩赐,如果遇上干旱天咋办?只能自己解决。但见挨家挨户开始在自留地里挖井。父亲是个聪明人,他听老人说田野里有蚂蚁窝的地方下面的水源一定旺盛,正巧我们家的自留地里还真有那么一个大蚂蚁窝。父亲二话没说,叫上哥哥姐姐开始挖井。果然,在离地面十几米的地方挖出了泉水。越往下挖泉水越旺,父亲喜出望外。

      父亲挖出的那口井因为水源丰沛,解决了燃眉之急,乡亲们更是受益多多。看到这么好的水源,父亲自己花钱从南山运来石头,把整个井砌了起来,以防坍塌。父亲是个善良的人,他不愿意看到乡亲们挨饿,只要自家不浇地,谁家用水都可以。有的用来浇蔬菜,有的用来浇庄稼,父亲一副慷慨的样子。

      后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留地被生产队收回重新分配,而父亲挖出的那口老井被生产队一直用着。即便实行了喷灌,这口井依然发挥着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父亲早已经作古多年。我来到老井旁边,似乎又看到了父亲当年劳作的身影。

       三月的春雨吧嗒吧嗒地下着,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返回省城的时候,那春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田野里一片葱绿。我想,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虽然人们已经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年代,可这春雨依旧会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期冀......

  • 上一篇:论尹向东长篇小说《风马》(上)
  • 下一篇:泥土下面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