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倪海源和“元和裕”

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12日

      ■杨燕

      光绪年间,因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倪海源的爷爷外出谋生,经人介绍从老家崇庆(今崇州)来到了康定,那时的康定是汉藏贸易的中心,汉藏两地的货物汇集在康定进行买卖交易,康定窄小的街道上往来不断的人中,有穿藏装的,有穿长衣衫的,有说藏话的,有说四川话的,有说云南话的,还有一口陕西腔的,他们让康定这个小城镇热闹了、繁荣了。

      倪海源的爷爷到了康定后,在崇州老乡的商铺里当学徒,一边学做生意,一边开始学习藏语,对于当时在康定做生意的人来说,会说藏语就能更好的和藏商沟通,方便相互之间的生意往来。三年的学徒期满以后,倪海源的爷爷已经学会了怎样做生意,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与两个同乡合伙加入了邛州帮,开了一家商铺,取名为元合裕,主要经营哈达、旗布、土布、丝线、头绳、棉带等物品。

      说到邛州帮,就是以前康定商业贸易中的一种特色商业行帮,邛州帮又称邛布帮,是大邑、邛崃等地的商人组成,专营哈达、旗布及土洋棉布。商帮是汉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按地域关系或者经营商品范围结成的商业行帮。这样的汉商商帮还有:陕帮,为陕西籍的商人结成,陕籍商人在元朝时期就来到了打箭炉做生意,人数多,资金也雄厚,大多坐商外销,主要经营麝香、赤金、绸缎等;川北帮是川北安岳、遂宁等地商人,多数为就地买卖,经营杂货、玻璃、铁器等;云南帮以贩卖鸦片为主,附带沱茶、火腿等,并在康定收购名贵药材销到云南;渝帮是重庆的商人,经营药材、皮毛;汉源帮经营油、大米、烟叶为主。当时的藏商又主要有:喇嘛寺庙商,各喇嘛寺都有专为寺庙经商的人,包括西藏三大寺和康区的各寺庙;土司、头人、贵族商,他们自运、自售、自收,有专门的人马,派有专人驻康进行货物的交易,还有些规模大的在外地设有分号。

      元合裕所经营的哈达、旗布是重要的佛事用品,藏区寺庙多,佛教信众多,所以每年对哈达、旗布的需求量也很大,土布、棉带、丝线、头绳是藏区农牧民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元合裕的生意比不上那些规模大的商行,但是小本生意的收益也很不错。

      在合伙经营元合裕几年以后,三个人分开单干,倪海源的爷爷自己开了商铺,取名为元亨裕,后又改为元和裕,仍然经营哈达、旗布、土布、丝线,在倪海源的爷爷的经营下元和裕的生意一直都很好,直到1928年,倪海源的爷爷因年龄大了,便回老家安度晚年,元和裕的生意由倪海源的父亲接手,经营的商品种类仍然未变。

      倪海源出生在老家崇庆,在他的记忆中,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父亲,对于年幼的倪海源来说,康定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从父亲与长辈们的摆谈中,倪海源常能听到关于康定的一些事,彪悍的康巴汉子,大小几十家的锅庄,城外的温泉水,四月初八的转山会,这些让他对这个遥远的地方产生了兴趣,他常常想象康定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他盼望自己快点长大,那样就能到康定和父亲在一起。

     倪海源八岁那年,随着表叔来到康定,那时从崇庆到康定需要半个月的路程,路途艰辛。倪海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记得,一直走了很多天,有一天他们走到天都黑了,又累又饿,当听到表叔说康定到了时,他很兴奋,他们进城的时候,天完全黑了,经过一片乱石滩,就进了城门,窄小的道路、路旁的木板房里透出星星点点的光,还有哗哗的河水声,这就是至今仍留在他脑海中的康定给他的第一印象。


  • 上一篇:童年和花草
  • 下一篇: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