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红军•父亲•我和岚安山歌

甘孜日报    2016年09月05日


    岚安红军烈士纪念碑。
  
 
    岚安锅庄。
  
 
    岚安锅庄。
    ■冯菊梅
    岚安人一提到岚安山歌,就要说到当年红军到岚安教我父亲唱山歌的故事。岚安是我的家乡,我从小就耳熟它的岚安山歌。以前,乡村的文娱活动极为贫乏。但每年的过年、田间地头山歌却是必唱的。岁尾一进腊月,老街上、各个村就忙得不亦乐乎,既要拉起人马排练对山歌,又要请匠人赶扎各式各样的彩灯。那彩灯,除了九仙灯外,还有马马灯、洋芋灯、南瓜灯………一到翌年正月初一的晚上。各种花灯都涌上晒坝头,从老街口到老街尾,一村一村的对山歌,赛花灯,争奇斗艳,欢天喜地。一直要欢闹到正月十五。
    父亲说,1935年11月初,红三十二军和红四军分别沿丹巴、孔玉、金汤到康泸两县交界的岚安。11月中旬,在岗安建立中共金汤县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岚安。经过大小七次浴血奋战,600多名红军指战员光荣牺牲在这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缔造了康区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府。在岚安这片热土上播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众多标语、口号和来自他们家乡的山歌。听父亲说,红军队伍里有一支会打快板,会唱歌的队伍,他们走村串户,宣传红军十大纲领,教老乡们唱他们的山歌。
    听老一辈人说,父亲年轻时一表人才,不识字但会唱山歌,口才也不错,人家还请他冒名顶替相过亲,女方一眼就看上,说“那个人我喜欢”,等嫁进来一看是另外一个人,躲在新房里哭了起来。而在我的记忆里,父亲除了唱山歌会笑外,平时寡言少语很少笑,就是笑,笑得也不灿烂,难掩盖岁月的厚重与沧桑。由于父亲会唱山歌,红军宣传队的队员非常器重他,把从家乡带来的山歌教给他,让他用本地话唱会后教岚安人唱。父亲说:我那时刚和你妈结婚,家里又有很多活路要做,但只要一听说红军在教唱山歌了,无论多远,也不管多么夜深,都要跑去。很多的歌词只记得“啊呀嘞,同志哥,哎”中的两句,余外的都毫无印象,唯独把《正月里来正月正》记了下来,每天晚上,就在晒坝里教大家唱,所以,至今都还记得:
    正月里来正月正,江西人民闹红军。人人都把红军闹。
    朱毛一心占南京。
    正月里来正月正,江西起义当红军。朱德在招人和马,
    招起人马要起程。
    二月里来是春分,又来联合毛泽东。二人同起领兵马,
    苏维埃来打先锋。
    三月里来是清明,江西招起八万人。大架枪来无其数,
    离了江西一座城。
    红军进驻岚安后,旋即掀起了打土豪、分浮财的革命风暴,使得岚安逞现出一派热汽腾腾的革命新景象。这自然让生活在苦难底层的乡亲们倍受感动。多年唱山歌的父亲练就了他见啥唱啥的本领——乡亲们说的是“见子打子”,于是,他就把红军要离开岚安时编成了一首《红军哥哥到我家》。
    清早那个红军哥哥到我家/把门儿开哟幺妹来倒茶/一股那个凉风儿对你说句话/吹哟进来嘛/你要说些啥/那会儿多谢你哟/哎呀多谢啥/快点进来耍嘛/红军哥哥。/呀儿依儿呀儿依儿哟/月亮哟,弯弯舍/请你到我家/清早那个红军哥哥到我家/把门儿开哟幺妹来送他/一股那个凉风儿对你说句话/吹哟进来嘛/你要说些啥/那会儿多谢你哟/哎呀多谢啥/盼你快回来嘛/我的哥哥/呀儿依儿呀儿依儿哟/月亮哟,弯弯舍/送你上前方
    红军要离开岚安了,乡亲们依依不舍,父亲此时唱起了这首他改编的山歌,那婉转、凄凉、盼望、等待的歌声即刻传唱开来,倍受乡亲们喜欢,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亲的名字。后来,人们就把父亲称为山歌王了。
    我呢,不会唱山歌,但我从小就听着父辈的山歌长大,知道家乡有一种歌叫山歌,不仅如此,它还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山歌之地,产地为红军走过的岚安。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历增多,我逐渐会独立思考问题,慢慢喜欢上山歌了,优美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歌词随心所欲的发挥,都让我爱不释手,父亲说过,再穷的人家,再穷的年代,没有饭吃,不能没有山歌。在父辈的指引下,我致力于山歌的传承,收集整理了200多首山歌,还被聘为大学的山歌传唱教师,每年家乡的各种重大演出,我都要甩开嗓子,唱一唱家乡的山歌。唱家乡的山歌,那真是一种享受,还没唱之前就看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闻到了家乡的气息,轻轻一吸,眼睛似看得很远,那一刻,我忘掉了劳累,忘掉了辛酸,忘掉了太阳起起落落,释放自己,最真实地活着。
    暮色将近,岚安乡文化站里又传出了《红军哥哥到我家》的歌声,映衬着乡政府门口“红色文化托起嘹亮歌声、岚安古镇培育搏云雄鹰”的大幅标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岚安山歌的红色文化在这里的传承和沿袭。
  • 上一篇: 康巴艺术节散记
  • 下一篇:我的红军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