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康巴地区有名的锅庄

《藏人文化网》    2013年12月05日

     丹巴锅庄 
     丹巴锅庄是康巴地区藏族锅庄中的一大种类,在藏区颇有影响,深受藏民族喜爱。丹巴锅庄在丹巴虽有革什扎、巴底、二十四村及小金(丹巴县小金区)等四大流派,但基本风格是一致的。 
     丹巴锅庄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歌颂日月星辰、宗教神佛、生产劳动、飞禽走兽和讥笑讽喻等五大类。锅庄舞步刚健豪放、舒缓自如,节奏稳健,旋律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变化时敏捷轻松,先轻歌曼舞,继而豪放激烈,步入高潮,显得跌宕起伏,变化多姿。男子舞姿雄浑洒脱,女子舞姿轻柔舒美,队形优美。
    丹巴锅庄具有温文儒雅的“清”气和豪放刚健的“雄”气,是民间的舞蹈艺术,它体现了丹巴人民的气质和性格。
    新龙锅庄 
    新龙锅庄,藏语称为“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族民间歌舞。谁也说不清它产生于什么时候,只知道它源于一种古老的宗教祈祷仪式。
    新龙锅庄古朴遒劲、粗犷奔放而又刚柔并济。女舞者含胸垂臂动作较小,秀丽端庄,如含苞的花朵,是女性阴柔美之极至;男舞者双臂挥舞,腿部跳踢有力,常似雄鹰展翅,豪放刚劲,极具雄性阳刚之美。 
    新龙人能歌善舞,人们常常借歌舞传情。或低吟浅唱,诉说忧伤;或高歌劲舞,抒发奔放的情怀;或婉转缠绵,表达款款的深情。对山川神灵的礼赞,对甜蜜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是歌舞的内容。也许,没有了歌舞,生活便不完整。每逢喜庆佳节和民间传统聚会如赛马会、耍坝子等,男女老少便翩翩起舞,跳起优美的锅庄。无需华丽的舞台,不用时髦的器乐伴奏,只要择一平地,男女各列一队,人数不限,围成一个圆圈,踏歌而舞。男女队轮番和歌对舞,一轮又一轮。组织者不断向歌舞者敬献哈达、青稞酒,以示祝愿。酒酣情浓,歌舞不休。夜间,再点燃一堆篝火,陶醉至深夜。有时,歌舞几日不辍。
    在新龙人的心中,跳锅庄也是一种隆重的聚会,人们穿着华丽的衣裳,佩戴昂贵的手饰,身着用水獭或虎或豹皮镶边的氆氇装,头戴狐皮帽、金丝毡帽(夏季盘扎红头绳),颈项上挂名贵的九眼珠、珊瑚珠项链,胸前佩着银嘎乌(装有佛经、佛像的匣子)。尤其是妇女,佩戴更为华丽:头戴银花饰,耳垂松耳石或珊瑚嵌的金银耳环,腰系一条以银元或银花镶嵌而成的银带,下悬錾花银包、银链。其价值之昴贵,多者高达数十万元,令人咋舌。 
    每年8月,是新龙人庆祝丰收的“锅庄节”。人们倾城而出,扶老携幼,来到水草丰茂、鲜花盛开的草地,以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和巍峨的雪山为背景,跳起欢快的锅庄,与山川日月对话,庆祝丰收,祈祷来年平安吉祥。任摇曳多姿的野花撩拨充涨的情怀,任缠绵多情的绿草亲吻轻盈的脚步。欢乐自由,天入合一的情景,时常让游人身不由己加入到那行列中,跟在领舞者“卓本”的后面,亦步亦趋,找寻一种新的体验。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而独具特色的新龙锅庄财以它永恒的魅力,受到新龙人和愈来愈多的外界朋友的喜爱。由于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腹心地带“养在深闺”中而保存下来的古朴风格,已成为古老文化的见证。
    真达锅庄 
    石渠真达锅庄有着百年历史。最初,真达锅庄只是农区群众在农忙后聚在一起庆祝丰收,以祝福大家幸福安康、祝愿家庭合合美美、健健康康的一种表达方式,现在成了大型活动的必备节目。
    真达锅庄属于大型锅庄,舞者多则上百人。真达锅庄的服饰头饰相当考究,男子头戴一种独特的帽子,藏语称方甲拉,圆型,高约25厘米左右,从帽顶开始自然垂下红色须条,若未戴帽,头饰则是将辫子辫好盘于头顶,身着藏袍,藏袍的领、皮或豹、虎皮,脚穿长靴,有铃铛,胸前左右交叉着彩色丝带,束于彩色腰带中;腰带中还束着各种彩色花带。女子身着藏袍,头饰梳为小辫子,在头顶上装饰着较大的松耳石,并在头发其他位置装点着小的琥珀;藏袍的裙边必须镶有1尺以上的水獭皮,领和袖上,水獭皮可有可无;无围腰,腰间佩刀、链子为装饰。因真达锅庄动作激烈,所以女子装饰不易过多。真达锅庄为集体舞,由善舞者领舞,称为卓本,领舞者一般位于队列前排或者最后,胸前佩花,以示区别。
    真达锅庄动作以快为主,男子舒展奔放,明快粗犷;女子则刚中有柔,刚柔结合。整个锅庄由慢至快。

 

  • 上一篇:德格印经院印版的制作与保护
  • 下一篇:疑似成吉思汗陵墓曝光 学者发现地底人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