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新龙藏历十三节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18日

    ■本网记者整理
    过年是老百姓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虽然距离藏历新年还有半个多月时间,雅砻江畔的新龙乡村却已经弥漫着节日的气氛了。新龙人把藏历十三节过得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团团圆圆,新龙十三节是新龙县独特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藏历新年和春节。
    新龙藏历“十三”年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十三”以前的准备阶段。二是“十三”正节阶段,这是该年节中最核心的阶段,也是最隆重、最热闹、最具特色的阶段。三是“十三”以后从十四起至二十六14天的后续阶段。
    十三节的由来
    新龙人过13节在民间有三种广为流传的传说,一种说法是雪域雄狮。岭·格萨尔王征战四方到达新龙的日子恰逢藏历腊月十三,所以当地人便把这一天作为自己最隆重的节日,另外一种说法是当地高僧智慧禅师喜绕降泽元朝初年进京拜见忽必烈时被封为瞻堆本冲,意思是新龙挽铁疙瘩的官,喜绕降泽受印回新龙的日子也是藏历十二月十三,新龙人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过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新龙的民族英雄布鲁曼不堪忍受土司头人的剥削,率领农奴武装反对农奴主,经占卜打卦,率兵出征日定为藏历腊月十三,军队途径之地群众都以节庆的形式迎接。布鲁曼揭竿而起的日子——腊月十三就被确定为新龙的过年。
    准备阶段
    “十三”节的前一个月,扫尘除旧。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个吉日,把房屋里外都打扫干净,并把垃圾倒进河里或放在三岔路上,意为把一年中所有的不顺都打扫除掉。同时也为迎接神灵和英雄来家过年,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洗头,洗衣服,洁身。家家户户准备过年食品。例如炸油果、做“得俄”、“久马”、“色措”、卓玛马格等。
    藏历腊月十二
    “十三”节前一天是新龙人最忙碌的日子,相当于农历的除夕之日。十二日上午,男人用白色的马鸡毛或白色的羊毛穿连在缝有经幡的桦树枝上,藏语称为“松星”,每户2至3棵,同时做好木刀、木剑,每个成年男子一件,以便在十三这天敬奉给山神。晚上,用面粉或酥油在厨房、墙、门、水柜上涂绘吉祥如意图纹,以示人寿粮丰,并准备好敬供佛品和骏马草料。
    新龙人把最好的酥油、奶酪、牛肉等等全都拿出来丰丰盛盛地摆满一桌,到十三这天家人团聚时共同食用。在新年来临前夕,新龙无论男女都要精心梳妆打扮自己,新龙男子要用英雄结装饰头发,红发辫驰名藏区,红发辫就是新龙人英雄情节的最好诠释,红发辫使得新龙男子汉英姿飒爽,康巴汉子神韵十足。
    夜幕降临,静谧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点燃了麦秆做成的火把,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口念咒语驱除妖魔鬼怪。村民们从自己的房前屋后开始,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幼都手持火把向空旷的田野聚集,呼喊着妖魔鬼怪的名字,然后共同把火把扔到一起点燃熊熊大火,还把鞋里垫了一年的草垫扔进火堆里烧掉,然后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希望妖魔鬼怪永远远离村庄,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历腊月十三
    新年的第一天,男女主人各有分工,女主人起床后,首先生火,一次性点燃火塘,以示吉祥。之后,女主人新背上水桶到村外背水。新年背到的净水藏语叫曲章,也就是万物复苏迎新年的第一道水,无论祭神、熏烟,还是洒在人和牲畜的身上,都是十分吉祥安康的。新年的第一天,女主人都会争先恐后把家里的水柜全部背满。一切过节的食物准备妥当之后,男主人就会打开大门迎请各路山神,希望把山神请进家门以后,家庭和睦,丰衣足食。新龙人对英雄格萨尔顶礼膜拜,因此在请山神的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把格萨尔大王和他的30员大将一起引进家门,有了格萨尔及其大将的护佑,家里就会强大无比,无人敢欺侮。初升的太阳温暖了整个寨子,袅袅桑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村庄祥和而生机勃勃。
    忙碌中,村民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顿早餐,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新龙人的第一顿早餐非常丰盛,相当于团年饭,色措是新龙人过年时独特的食品。
    正午时分,村里的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手持木刀、木剑,肩扛松星到神山去祭山神,将木刀、木剑和松星插在神塔上,他们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全副武装山神了,任何妖魔鬼怪都不敢来侵扰村庄了。小伙子们在神塔旁边点燃柏枝,撒上青稞酒、糌粑、酥油、茶叶、大米等,然后围着白塔转经,呼唤着各种动物的名字,喇嘛在一旁齐声祈福。
    当天下午,所有让人兴奋的娱乐活动在村子里隆重上演,人们赛马、跳锅庄等,尽情欢乐。
    后续阶段
    十三以后的后续阶段主要是继续各种娱乐活动、串门走亲戚和请客,时间一直延续到二十六。各种娱乐和游戏活动,主要有跳锅庄、唱山歌、摔跤、卧拉、线箱、猜谜、说马、说哈达、说地等。十四至十六为结义兄弟、亲戚串门,十六请客。从十七起,朋友、邻居之间串门、请客。
     
    
  • 上一篇:格萨尔文明探索之旅 (十五)
  • 下一篇:康定城里的“风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