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甘孜志愿者走向“本土化”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志愿者清理爱心物资。

   

    志愿者正在通往救灾路上。

     

    志愿者了解困难群众需求。

     

    志愿者分拣捐赠物资。

    611傍晚,在康定市新都桥镇318国道旁一处名叫让噶岗的山坡上,诺尔布正在自己创办的藏式民居酒店内,向几名青年游客介绍他们酒店的优惠政策。这些游客之所以能够有折扣,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记者看到,在诺尔布身后的墙上,一块“青年之家”的牌子十分醒目。

    今年5月,共青团甘孜州委启动了国道318沿线“青年之家•志愿者驿站”建设工作,希望打造出阵地建设与志愿服务相依托,有藏区特色、能因地制宜、可发挥作用的最美青年驿站群落。诺尔布创办的贡嘎宗酒店正是新都桥镇上第一个“青年之家•志愿者驿站”,志愿者在这些驿站休憩都有折扣。

    此前,甘孜州的志愿服务多依靠外来力量开展。近年来,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和省群团中心的指导下,共青团甘孜州委积极发展壮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弘扬志愿文化,让本土志愿力量成为推动全州公益事业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

    ■吴浩 徐虹

    打造永不离开的本土志愿服务团队

    610下午,省群团藏区社会服务泸定县泸桥镇工作站内,泸定县团委副书记杨辉正把最近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照片整理好钉在墙上。透过照片看到,当天的记杨辉正把最近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照片整理好钉在墙上。透过照片看到,当天的活动是关爱敬老院老人,志愿者们为老人理发、检查身体,老人们笑得很开心。“现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招募志愿者比以前容易多了,常常招募5人有10多人报名。”杨辉说。

    这样的变化,源于近年来共青团甘孜州委在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过去,我州当地志愿者组织薄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面临招募志愿者困难等问题。“许多活动主要借助外地志愿者开展,一大车志愿者从成都等地过来,把活动做完,又纷纷离开。”杨辉说。

    招来的志愿者留不下来,也影响了志愿活动的开展。省群团藏区社会服务泸定县泸桥镇工作站的专职员工丁凡告诉记者,甘孜当地语言多种多样,“常常是一条山谷一种语言,当地另一条山谷的人也不见得听得懂。外来志愿者见到老乡,彼此间全靠比划交流,服务效果肯定打折不少。”

    “单纯依靠外来力量不利于本地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文化培育。而且我州地广人稀,依靠外来力量还存在志愿者舟车劳顿、可能发生高原反应、志愿成本过高等问题。”甘孜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泽仁娜姆说。

    今年,共青团甘孜州委开始规范本土志愿者队伍,基于“志愿四川”平台,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与此同时,共青团甘孜州委改变思路,通过倒金字塔结构,率先从村一级开始招募志愿者。截至目前,仅在泸定县就已实现了124个行政村、6大社区都有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130支。

    据共青团甘孜州委不完全统计,全州已招募志愿者2万余名,开设志愿者骨干培训班20余场,辐射志愿者2000余名。“有了本地志愿者,就能根据实际需要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了。”泽仁娜姆说。

    让志愿文化深入藏区青年内心

    志愿队伍、志愿项目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志愿文化的土壤。

    目前,共青团四川省委正在大力建设“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开设向所有青少年免费开放、由共青团运行管理的“门店”,希望实现共青团在青少年身边的有形化、日常化。

    为弘扬志愿文化,今年以来,共青团甘孜州委结合全州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国道318沿线旅游发展的需要,给“青年之家”做了一个加法——创新推出了“青年之家•志愿者驿站”,在沿途部分酒店内设置“青年之家”,让志愿文化沿着国道318传承开来。同时,我州还为审核通过的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星级证书”,志愿者依据星级的不同,可以享受到各种优惠,比如获得志愿者驿站的价格优惠。“这样的做法,增强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存在感,大家纷纷加入其中。”共青团甘孜州委书记钟色说。

    “这个项目巧妙地将服务青年的阵地建设和志愿文化培育结合起来,既打造了独特的凝聚广大青年的枢纽,又很好地弘扬了志愿文化。”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评价说。

    海螺沟景区入口处的彝族文化酒店,今年5月成为“青年之家•志愿者驿站”,酒店茶房内建起了“青年之家”图书室,里面摆放着各类书籍,吸引着周边几个村落的青年朋友前来阅读。茶房里的员工,注册成为志愿者后穿上了统一的志愿者小马褂上班,这也吸引了青年朋友的目光。“大家都感到好奇,了解之后,纷纷表示想要当一名志愿者。”酒店经理马琼说。

    志愿文化深深影响着藏区青年。作为志愿者驿站贡嘎宗酒店的创办人,诺尔布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经常为村民或者立志进入酒店行业的年轻人,免费提供服务心理学、酒店经营思路、酒店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我不仅要服务好志愿者,也要力所能及地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诺尔布说,希望通过这种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相关行业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一起创业致富。

    用志愿力量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12,在泸定县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一楼大厅内,一名游客静静站在一面“爱心墙”前仔细查看。墙上贴满了当地团委收集的困难儿童的小小心愿,这位游客看了一阵,撕下其中一张,准备帮助这名许愿的孩子。

    从“爱心墙”领取心愿是共青团甘孜州委开展的公益项目“雅逊心愿快车”。该项目由原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发起,原名“心愿快车”,目的是帮助州里的贫困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比如一套文具、一个书包、一双雨靴。袁雅逊因公殉职后,共青团甘孜州委将项目更名为“雅逊心愿快车”,目前已经有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项目运行。截至20175月底,该项目已经累计整合物资3000余万元,帮助农牧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实现各类心愿22247个。

    从今年开始,共青团甘孜州委决心扩大“雅逊心愿快车”的影响力,让它从州内走向全国。在共青团四川省委的帮助下,项目已在成都、北京等地开展了多次推介活动,“我们希望把项目打造成一个全省甚至全国层面的公益品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此推动甘孜的公益事业发展。”钟色说。

    “参与了项目的人,都能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当他们来甘孜旅游时,就能享受到志愿者驿站提供的各种优惠。”泽仁娜姆说,“雅逊心愿快车”已成为助推甘孜社会发展的公益品牌。

    用志愿力量推动甘孜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之家•志愿者驿站”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彝族文化酒店利用茶馆的优势,举办了多场与创业、扶贫有关的沙龙,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部由志愿者提供支持。在距离海螺沟景区一号营地不远的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三组,海螺沟景区的第一家志愿者驿站——木林森村温泉酒店内的青年之家,利用场地较大的优势,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多次主题志愿活动,包括志愿技能、志愿理论等多个主题。雨季的海螺沟多发泥石流,木林森村温泉酒店的青年之家就专门开展了一次关于自然灾害应急处理的知识培训。

    “志愿者是一个连接点,可以把众多的社会资源、公益活动串起来。”省群团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甘孜州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带动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做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新,可以为我省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图片均由团州委提供)

        

        

        

 

  • 上一篇:让最后的香格里拉更美丽
  • 下一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走进泸定道孚炉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