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四川管好用活35亿元产业扶持基金 将覆盖全省11501个贫困村

四川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只能用于贫困户或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农旅结合等产业业态……”6月14日,巴中市南江县农业局的驻村指导员和第一书记们坐进课堂,学习如何把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用好用活。

  2016年9月,四川省启动设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这是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创新设立的“四项扶贫基金”重要成员。目前,全省该基金已累计筹集35.63亿元。按照要求,基金将覆盖全省11501个贫困村,每村约30万元。

  在“四大片区”逐一展开培训

  今年4月,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单位改为农业厅牵头负责。5月8日,省农业厅即与省财政厅、省扶贫移民局联合印发《四川省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让这笔数十亿元的资金有了“操作手册”。

  因这项工作面广、点多、线长,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管理水平待提高、范围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5月15日起,省农业厅先后在古蔺、渠县、雷波、泸定逐片区举办培训会,“手把手”教会贫困村管好用活产业扶持基金。

  “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在优先保障贫困户借款基础上,盘活村集体资产、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服务业等实现保值增值;不得平均分配给贫困户,不得用于非农产业或直接借款给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农企……”叙永县普市村第一书记何敏莉搞清楚了“道道”。

  “各级农业部门6月要完成对11501个贫困村培训全覆盖。”省农业厅计财处负责人介绍,还要尽快摸清已发放的16.3亿元基金去向,细化到村,建立台账,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负面清单,强化运行监管。

  四川省54%左右的贫困户分散在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资金需求也很大,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各地也要积极探索针对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基金,找到解决“插花式”产业扶贫新路径。

  使用管理“四大模式”全省推广

  通过培训,美姑县乐约乡巴姑村第一书记曲比古日搞懂了政策,但还是很想找到一块适合自己的“他山之石”,少走弯路。

  面对基层需求,近日省农业厅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总结提炼了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四大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

  省农业厅计财处负责人介绍,保底分红模式是让有劳动能力、无资产、无养殖技术的贫困户通过基金入股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保底分红,不担风险。如渠县拱市乡绿水村的11户贫困户,借8.2万元入股到万学花椒农民种植专合社,保底分红实现户均增收400元以上。

  “借羊还羊”模式则是为有劳动能力、无资产、有养殖技术的贫困户量身打造。如美姑整合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购买基础母羊,投放给有饲养条件的贫困户,农户饲养1年后按“1:1”偿还40斤以上的后代母羊,一只基础母羊一年获纯收入约1500元。

  代养增收模式则针对有发展意愿、无劳动能力和养殖技术的贫困户,由基金购买牲畜交予企业或合作社代养分红。如沐川高笋乡安坪村把15万元基金无息借给30户“失能”“弱能”贫困户购买鸡苗7500只,委托专合社集中代养,每户每年可分成750元。

  入股集体经济模式是将基金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收益优先量化到贫困群众,剩余部分经村民同意提留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公益设施建设。古蔺大寨乡富民村就引进农业公司,以村集体名义投入包括产业扶持基金在内的300万元共建食用菌生产基地,每年至少可获得10万元保底分红,并按70%平均分配到贫困户。 (李淼 彭久源)


  • 上一篇:四川省内迁户口不用再开准迁证迁移证了
  • 下一篇:我省将“七招”推动环保督察常态化和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