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作家群 >> 浏览文章

国防生的“戎马书生”梦

甘孜日报    2016年04月08日

——小记“2015年十大新派作家诗人”称号获得者、武警甘孜支队宣传干事廖志强     
    ■本网记者 杨珂     
    2015年12月初,《中访网》全媒体中心,携手全国5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共同启动了2015“中国十大新派作家诗人”评选。2015年12月25日,“2015年十大新派作家诗人”评选排行榜结果揭晓,唐雪元、王小明、杨涛、黄恩、廖志强、邓太忠、赵昕、赵应、刘成宝、陈仁最终胜出。     
    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大选评委组邮箱收到参选人数1205人的参评诗文3689篇,参选地区包括北京、河北、海南、黑龙江、新疆、西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辽宁、云南、重庆、贵州等16个省。评选采取了分组评审,集中复议、终评的方式,按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进行,最终入选10人的作品人气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颇具代表性。     
    廖志强,湖南湘潭人,武警甘孜支队中尉宣传干事,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此次参选作品为4篇精品散文,分别为:《御剑湘岚因风起》、《金戈铁马啸雄风》、《雪山亮剑》、《故乡,且让我藏起剑刃的锋芒》。     
    结缘诗歌抒柔情
    很难想象,作为一名理科生,廖志强却写出了“我从清冷的边关来到更加清冷的城市街道,淋着不知何方、四面八方的风,弯下眉梢,才承认,是眺望。我向街道的尽头取下帽檐,用它装载全部的山川、图腾与云,等到一朵雪绽放,才承认,离家的路,除了山水,还有目光……”这样的文字,文字间透露着豪气却也不乏柔情。     
   记者了解到,从初中开始,廖志强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廖志强玩笑的说:“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写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公开读出来吧!深究原因,我想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是在田野乡村里长大的孩子,性格非常敏感、内向,不爱和人说话,却又有倾诉的想法,于是就把想说的全部写了下来。在先天和后天的双重条件下,这种‘心灵的冲击’在我读高中时,也就是青春期的关键几年达到了巅峰。我忘情地学习也忘情地写作,经常一天写十几页日记,也尝试着写一些散文、小说,好几次在学校统一放假时将自己锁在教室里,靠着几袋面包、饼干,几瓶水度日,期间没日没夜地写,神经质一样地看空气、听风声,逼自己不断邂逅灵感。其余同学放假归来,常常会发现我突然瘦了一圈,变成了一名‘瘦老头’。说来让人发笑,作为一名男生,我是经常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掉泪的那种,可能确实是被自己的情绪所感染了吧。但我真的是在用心写,也是在写心。”     
    当记者抛出为什么作为一名理科生,能将创作坚持这么久时,廖志强说:“我觉得写作与文理并无太大关系,也许思维上会受到一些关乎感性与理性、散漫与严密的影响,但关键在于内心的感受,在于对生活的倾听。高中毕业选专业时,我是能选择文学的,但我并不想进入科班,当时的想法就是一进科班便死板,上了道也就失了自由,还不如做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做‘任性’的文字邂逅者,想写就写,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现在想起来,当初选择学心理学对我的写作还有莫大的帮助,因为我更能‘顺利’地走进大千世界,更能清晰地拨响内心隐秘的弦,然后诉诸文字,畅意表达。”     
    身着戎装抒豪情     
     一句“文者,静如岳立,动若云翔,是有樵夫进山之意境,壮士断腕之决心。戎马书生,横戈跃马,意揽九天月,敢闯天之涯,乃真剑客尔。”道出了廖志强生活、创作中的状况。第一次和廖志强通话,便觉得他说起话来“诗范儿”十足,话语中无不透露出文学才子的范儿。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国防生,廖志强在大学四年里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濡染“沉浸高深学府,汗透千百次戎装”的底蕴,承载“志在军中精英”的嘱托,钟情“左手温文尔雅,右手剑气如虹”的宣言。用廖志强的原话说就是:“这样的环境铸就了‘戎马书生’,也酝酿着‘铁马冰河’”。     
    2013年6月毕业时,廖志强的驻校选培办主任在分配誓师大会上呼吁学生到祖国最边远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第一阶段分配时,廖志强响应号召选择进藏,分配到了四川。第二阶段分配时,廖志强服从上级命令,来到了甘孜,成为了武警甘孜支队的一名武警。     
    让廖志强坚定并安于留在甘孜的理由也许就是两句话。一句是: “夫”字出头,比天还高。廖志强觉得在高原更能触碰到天,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威严,他将在这里快速成长、成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另一句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廖志强认为,既然来到了雪山,来到了边关,他就要坚定最初的橄榄梦,在这个偏远但纯净的“桃花源”里,继续陶冶兵味与学术品味,继续守护着自己“身着戎装守边关”的誓言。     
    分配到甘孜支队后,廖志强在康定市中队接受了三个月的新兵锻炼,期后又赴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接受了十个月的学员培训。2014年9月,廖志强正式来到了三大队九中队并成为了一名基层排长。2015年2月,廖志强被正式调至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廖志强说:“若问我是如何成为宣传干事的,从大方面说,自大学毕业后,我大量接触部队纸媒,认识到自身‘学生味’太浓而‘兵味’太淡,抒情有余而纪实不足,便一头扎进了部队‘文海’,潜心学习、坚持创作、踊跃投稿,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写作技能、培养了宣传技巧,也顺便‘推销’了自己,因而正式分配下来后很快被中队主官发现,又向机关的领导进行了推荐。从小的方面说,我在大学毕业后陆续推出了几篇纪实作品,发表在了人民网、《人民武警报》等部队公认的‘大型’媒体上,被机关领导认可。当然,当时也有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脾气,向政治部主任做了毛遂自荐,尤其是在康定‘11·22’地震期间,我跟随部队参加地震救灾,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撰写了综合报道发表在《人民武警报》上,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当时还有一个机遇就是支队缺少写作人才,宣传科也缺宣传干事,我就顺理成章的被调了上去。”     
    满载荣誉抒衷情     
    廖志强从大一在《散文诗》上发表第一篇作品《会飞的鱼》以来,就开始不停的写,写了将近八年。谈到创作的感悟,廖志强说:“如果真的爱好文学,那么就不要忘记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能与你的心灵碰撞,与你的灵魂邂逅。另外写作并非‘成名要趁早’,还是乖乖地听从内心的感觉,多积淀多摸索,不忘初心,勿忘心安。多读书,书里有你小小视野无法碰撞到的东西,甚至你终其一生都不可能遇到的事情,那些是你写作的第二源泉。当然假如你和我一样也是一名军人,就不能忘记‘戎马书生’的梦想。”     
    廖志强行文如亮剑,出鞘必封喉,铁骨柔情者,细语叮咛,气贯长虹。自2010年写作以来,以文御剑,以剑冲锋,廖志强先后在《散文诗》、《橄榄绿》、《国防时报》、《西部作家》、《新参考》、《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网、中国网等数十家平台发表文章300余篇。尤为近年来,推出《我爱你,晴雨不变的英姿》、《像雪山憧憬河流一样爱你》、《飞奔在废墟上的绿色屋脊》、《雪山之巅兵为峰》等精品力作,紧紧围绕强国梦、强军梦、橄榄梦,充分展示高原官兵精神、气质、风采,吹响了集结号,弘扬了真善美。     
    在此次评选中获得“2015年十大新派作家诗人”称号。作为一名新锐作家,获得这样的殊荣,廖志强显得很淡定,他说:“获奖是一名写作者颇为惬意又淡淡失意的事情,因为你被肯定了被认可了,但是同时也将自己推到了风尖。获奖前,你在潜心写、用心写,也许获奖后会涂上功名的色彩,使得文章本身变质。我会将获奖看成是在多变的四季加了件薄薄的风纱,它不关冷暖,无关风雅,只是给你的身体加了些装饰。你可以很喜欢它,让自己更深地听到风;也可以不在乎它,只当是风撩了你一下。当然,无论自身感受如何,要懂得感激欣赏你认可你的人,奖牌本身是主办者的诚意。我现在要做的是时刻追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坚持写、有没有忘情写、有没有用心去写?一个文学创作者笔尖就是你的心尖,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披着这件‘风纱’,在高山之颠勾勒琴声剑胆;也会脱下这件‘风纱’,继续在山谷追梦戎马天涯。我仍然是我,倾听内心的感觉,融浸军旅的声音,一手刀锋行走,一手笔锋栖居。”     
          
    
  
    
    
    
 
  • 上一篇:繁花似锦春意浓 硕果累累芳满园
  • 下一篇: 藏文书法长卷《格达弦子》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