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纪实康巴 >> 浏览文章

中山台的坝坝电影

《甘孜日报》    2015年12月21日

   ■蘇子
   老街上又嘘嘘嚷嚷了,人们们奔走相告中山台挂挡子了(电影幕布)。各家的孩子们早早地扛着长长短短的木凳,从各个小巷汇入老街,潮水般涌向中山台,叫唤着占位置去了。那是县上唯一的集会广场,也是放坝坝电影的地方。每次有电影,满县城人的神经都亢奋。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急匆匆吃罢晚饭,扛上一根木头条凳,搀扶着阿婆早早来到中山台等候。这是一天劳作下来,最开心渴望的事了。
    那时候文化生活很单调,没什么娱乐方式。除了县上宣传队的表演和难得一见的地区文工团巡回演出,就是看电影了。坝坝电影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小县城最大的精神聚餐。在文娱形式极其平乏单一的年代,人们就盼着放电影。这个时候,也是人们聚会交流的好机会。青年们穿戴着那个时代最时髦的衣服,小伙子清一色海魂衫、军帽、军裤,姑娘们也是军帽、花衬衫。三五一群,嘻哈打闹。这是他们看电影的目的之一。一部电影不厌其烦看上十好几遍也不觉烦。为了一场电影,不顾劳顿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或步行几十公里追片。遇上新片转场,一卷胶片放完人们焦急地等待,送片的人英雄般赶到,人们欢呼雀跃,如同救兵降临送来了子弹,在一阵胶片嘎吱的转动声中全场迅速安静下来。那时的电影人很光荣,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
   正片放映前一般都要放一两部新闻纪录片。也是当时唯一可以看到影像的国家新闻。无所谓时效性。每次都很新鲜,因为能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形象和祖国各地的大事。那时候人的感情特纯粹。在《东方红》音乐背景下,毛主席他老人家神采奕奕出现在银幕上,全场情绪激动鼓掌欢呼;电影情节紧张之处全场鸦雀无声;悲情之处老少嚎啕大哭;开心之处全场笑翻;打了胜仗全场巴巴掌。就像有一个人在指挥,情感跌宕整齐划一。遇到一晚上放两部片子那真叫过瘾。孩子们看到后半场已坚持不住,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有的钻进大人的怀中睡了。而我和阿婆总是专注地看完全场。
   没有人闹场子,电影散场也不会发生拥挤踩踏。人们秩序井然地离开。孩子们早已没有了开映时的精气神,半睡半醒牵着大人的手各自回家。
   为了看电影,一次从三十多公里以外的劳动工地回到县城,连看两场已是深夜。一群年轻人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出工,又连夜赶回工地。路上模仿着刚刚电影里的情节和对白,唱着电影主题曲,毫无倦意。有时为了看场电影,甚至搭上拖拉机去过百十公里外的邻县,晚上再披星戴月赶回工地。现在回想起来,真不敢相信自己也有过如此痴迷疯狂的岁月。
   坝坝电影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犹如一位老朋友让人无法释怀,又如一壶老酒耐人品味。现在的都市已经难得一见。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多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被新兴传媒取而代之,而电影城已是另一番时尚的特殊消费场所。人们的生活不再如此迫切需要它,坝坝电影终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它所承载的一个时代的温馨记忆,一代人的文化生活及情感寄托,将永远留存于历史。
  • 上一篇:贵琼人的劳作方式
  • 下一篇:山风吹过鹦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