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回味九龙

《甘孜日报》    2014年10月28日

     九龙县,因其主体民族各占三分之一,被誉为“三锅庄”。长期以来,藏族南下,彝族北上,各民族之间既保持各自的特性,又彼此吸纳、相互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九龙,被誉为“藏彝文化走廊的缩影”,并在200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曾经有缘在九龙工作,与九龙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总想为九龙讴歌。难忘九龙的山、九龙的水、九龙的人,但最难忘的还是九龙的多元化民族文化风味,至今留念于心间,跃然于脑海!
     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九龙县,因其主体民族各占三分之一,被誉为“三锅庄”。长期以来,藏族南下,彝族北上,各民族之间既保持各自的特性,又彼此吸纳、相互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九龙,又被誉为“藏彝文化走廊的缩影”,并在200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来到九龙,人们可以浏览不同风格的民族建筑物;欣赏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美女帅哥;挑选不同民族的手工制品;品尝不同风味的藏餐、彝餐、中餐;观看不同风格的民族歌舞。
    木雅文化。贡嘎山周围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等部分地区一小部分人群操木雅语,被称为“木雅人”。由于水土和血缘等关系,木雅人皮肤白暂、高鼻圆眼、聪明俊秀、勤劳善良、豪放喜酒、能歌善舞。受藏族文化影响,木雅人的婚事、葬俗等风俗习惯以及信仰,与藏族大同小异。装饰,男性与藏族相同;女性则喜欢将装饰品放在颈上或腰上,把长发盘在头上,用一块黑布或蓝布叠成瓦形,盖在头顶,放上小巧玲珑的头饰,稍加点缀,别致淡雅,再配上宽大的折裙和斗篷,黑色白领,领上用红羊毛线织成吉祥图案,披在身上,犹如文姬归汉,气宇轩昂,风姿卓越,走在街上,吸引众人的眼球,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关木雅人的历史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木雅人到底是原始居民还是西夏灭亡之后南徙的西夏遗民?至今仍无定论,期待着您的探秘!
    彝文化。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九龙土地养育了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朴素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九龙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节日历时三天三夜,届时村村寨寨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家家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节日期间要举行传统的斗牛(或斗羊或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夜晚,点上火把,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杆杆”酒,荡秋千、跳锅庄舞,通宵达旦,不醉不归。
    九龙彝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最大的特色就是“抢”新娘,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迷人的色彩。泼水、抹黑脸等方式使整个婚礼充满风趣和幽默,人民把婚礼中的“抢”“背”“ 瞧”誉为三绝。“不背不抢的身不贵,背去的媳姨( 妻子)值千金”。往往在“抢”新娘和背新娘的婚礼过程中,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斗智交友的良机。一次次“抢”新娘的嬉戏逗闹,一次次背新娘的热闹场面,又孕育着一对对新的爱侣。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它的音乐独具特色;舞蹈丰富多彩、炽热欢畅;传统的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工艺美术享誉国内外。用彝文写的历史、文学、天文、医药书籍、宗教经典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九龙彝族服饰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种类繁多,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象征着彝族人的刚强、坚韧和善良。遇上重大节庆活动,都会穿上盛装,美女如云,亭亭玉立、明眸善睐,看得你眼花缭乱、心神不宁。那种别样的韵味、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至今镌骨铭心, 意犹未尽。
    西番文化。甘洛尔苏人长期在横断山中隐姓埋名,其萨巴图画文字为国内罕见,刺绣水平精美绝伦,他们信仰原始宗教,解放40多年的时间里自称“番族”;2003年划归藏族。据西番老人讲,他们的祖先生活在遥远的一个叫降杜的地方,因为教派之间的分歧,迁徙到了雅砻江流域;从此,这支神秘的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固守着自己的文化,如神秘的尔苏语,原始的苯教理念,独特的番人服饰至今独树一帜。“玛达咪”山歌和锅庄文化是九龙西番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自成体系,是九龙西番人婚丧嫁娶中不可惑缺的。2009年,“玛达咪”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毕摩文化。彝族文化的精髓是“毕摩文化”。这是由彝族历史社会决定的,“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信仰”有关的属于彝民族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彝族婚丧嫁娶,都要请“毕摩”主持仪式。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其文化职能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毕摩在彝族人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宗教文化。九龙县境内分布着多座藏传佛教寺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吉日寺、野人寺、华丘寺。吉日寺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为西藏派来的喇嘛杠仁尼玛修建,是九龙县最古老的一座寺庙;最兴旺的时候曾有1000名住寺喇嘛,来拜佛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香火和诵经声延绵不断,整日回荡在山谷之中。记载了猎塔湖水怪的经书就收藏在这座寺庙里。野人寺是一座苯波教寺庙。野人庙坐落在半山腰,其山山势险峻,两面如刀削,寺庙周围群山环绕,景色如画;春季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阑风长雨,金秋霜天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瑞雪纷飞、银装素裹。野人寺的活佛手印、神奇的飞来石等传说,给寺庙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敬香,礼佛。华丘寺是一座萨迦派寺庙。印籍活佛巴其·阿热曲吉1582年入境,选址华丘后山,修建了华丘寺,下属寺庙有三岩龙乡洼底寺,呷尔镇洛莫寺,斜卡乡木枯寺。寺庙内佛器经书甚多。2010年1月,深圳布吉辛宽魔幻俱乐部开展了“华夏情佛教缘功德心”义演活动,来自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书画界大师、企业界精英、演艺界明星和慈善爱心人士相约九龙华丘寺,为修复尊胜佛募捐义演。古塔得以保护,华丘寺声名远扬。
     每次走进寺庙,看见的是神圣和庄严,听见的是道义和佛学,感受的是博大和精深,收获的是平静和厚德。脑海中时常定格在众僧尼手持经筒;夕阳西下、云蒸霞蔚、炊烟缭绕、霞举飞升的画面。
     ……
     难忘九龙、九龙难忘。常常弥留在脑海的还有九龙的歌。九龙人善用歌曲表达对九龙的山水、社会、民族的情和意。“山寨的阳光下开着姐妹花,藏汉彝三姐妹亲如一家,春风吻着我,彩霞托起她,藏汉彝三姐妹美丽如画。我们说着不同的话,我们拥有同一个家,美丽的九龙,亲亲的妈妈,亲亲的妈妈!”这首《姐妹花》,是对九龙民族团结融合的最好写照。每次唱起这首歌,我心里就会充满感动与感慨。
    回味九龙,意犹未尽;让爱在回味中延续!(何利)
 
 
  • 上一篇:漫谈佛教与苯波教文化熏陶下藏民族的环境保护观
  • 下一篇:四川藏区旅游文化“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