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藏茶,透出交融的浓香(上)

本站原创    2014年10月27日

      ■达真文学创作工作室  
   宋元明清至民国,川藏茶马“互市”的场所几番西移,从黎州移至碉门,自碉门移至岩州,最终西移设市康定,古茶道宛若无尽的哈达将藏汉等民族互联网般织在一起。茶的浓香马的足迹从历史深处向我们飘来,向我们走来。
     摄于1939年图片上的雅州妇女是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制造厂的员工,她们头盘布帕正专注地将堆在工作台上经发酵后的黑茶用铡刀铡成短段,分类拣出,以备分装。她们虽不知国家大事直接与她们的生计攸关,但“民以食为天”的朴素之理却烂熟于心,古道两端的藏汉两族靠贸易互补将命运捆在一起,即便是粗茶淡饭,倒也安然处之。
    画面中瘦骨嶙峋带着细银镯的女工显得超然物外,透出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爱美与贫富有关也无关,中国贫民欲望的底线横躺着八个字:食可果腹睡有床榻。这与封建统治者倡导的“莫非命也,受顺真正”有着因果牵连,那些将绝大部分利益拿走的商人官人们得感谢文化糟粕里的愚民王道;“君臣父子”的“天规”一走就是两千多年,太长而不觉,眷恋者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有人在。封建的观念和土壤在谷俊山处发酵得淋漓尽致,可恶!可恨!可悲!
     图中的这位背夫正在准备打包启程,或许上图的制茶女工中某位就是他的老婆,维持生计要紧,也就顾不了布尔乔亚似的浪漫相送,女人算计的只是归途的日程。背夫从这个门出到这个门进,笔者只需敲几个字便轻松转场,而他的转场却要在风雨泥泞艳阳暴晒饥寒交迫中走十天半月,那首写在县志中的“背二哥”苍凉的呐喊却在当下的电视里被“二百五”导演变了味。
    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都面临新的调整和改变。如果你想获得关于川藏茶马古道的相关内容,只需输入相关的词句便可获得海量的信息,莫大的方便给人脑的记忆系统提出了升级改版的要求。因此,笔者想要解读的并非书上或互联网上早已提供的现成材料,去照抄、去复制、去粘贴,而是如何依照史料去开拓性地创新,给民族大融合提供新的依据。
    比如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使川藏古茶道的贸易继续发挥和平使者的作用?比如打造和平交融景观是否还是弄一个雕塑、造一组浮雕、或申报一个非遗铜牌等等?比如如何将费孝通提出的“康定中心论”进行新的拓展,为西南丝路、中亚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一些交融的历史经验?比如……
    太多的比如都是在这些图片上引出的联想,但又不得不想,是这些女人的手和男人的脚制造出的生活之味,是他们让生命更加丰富。
 
  • 上一篇:古道往事
  • 下一篇:在阿须草原,我泪流满面